
记者:那么,哈格尔特别是奥巴马的先后表态,会不会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答:我认为不会,现在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都很清楚大家会干什么,不会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所以美国人这么表态,我认为也就是过一下嘴瘾。实际上都是说给别人看,说给世人看的。这当然会使日本右翼受到某种程度的鼓舞。但当有媒体记者进一步追问,如果中国军队真的对钓鱼岛采取军事行动,美国是否直接参与,奥巴马只能苦笑,表示“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恐怕无法回答”。这充分说明,奥巴马是在给日本画饼充饥,开空头支票。这意味着,日本如果在钓鱼岛问题上一意孤行,它就不要指望从它的盟主那里获得实质性帮助的。这也就意味着,日本以其现有实力与中国单打独斗,它能够做的也是极其有限的。他还能怎么样?准备现在跟中国打一仗?还是先挑起和中国的武装冲突,然后拉美国人介入?我认为,现在美国人根本没有这个决心,也没有这样一个准备,跟中国进行军事摊牌,起码在眼下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奥巴马说这些硬话,无非是给他的盟友做一次语气强硬的口头肌肉表演,让他的盟友继续对他保持信心,但也仅此而已。美国当然看得出,中美军事对撞的后果就是两败俱伤后把世界的未来拱手交给欧盟、俄罗斯等公开或潜在对手,美国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出现么?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美国的战略制定者们眼下有些乱了方寸,你为了给日本小兄弟站桩,就可以付出激怒中国的代价么?要知道,你这可是把中俄往一条战壕里逼,中俄即使不结成同盟,但两股力量拧在一起,这就将比当年美苏冷战的局面对美国更为不利。所以,我认为奥巴马此番表态是慌不择路、急不择言,只想救了眼下的急再说,却对美国走出战略困境毫无益处。其后果将在中国今后陆续出台的反应和反制措施中陆续显现出来。因为美国必须知道,它在处理今天任何重大国际问题上,离开中国的合作都不可能达成预期效果。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记者:中国军方的强硬态度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答:如果中国的态度不强硬的话,无论是日本,还是菲律宾这些国家,都会认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会被美国人吓住,然后,他们的挑衅行动就会变得更加大胆,从而走得更远。使中国付出更大代价与其周旋。
记者:这次哈格尔出访是先日本再中国再蒙古,这样的顺序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考虑呢?
答:当然有特殊的考虑,因为他现在除了必须到日本给自己的盟友打气以外,还得到蒙古,去“扎紧篱笆”,以防因克里米亚危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为,蒙古这个地方在美国看来,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和克里米亚有点相似,历史上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像历史上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一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希望出现一种连锁效应,不希望中国也受到俄罗斯的鼓舞,把过去属于自己的部分收回来。所以,美国在这里面有一种明显的“打桩子、扎篱笆”的战略意图。
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中美博弈,而不是中日对抗
记者:哈格尔在日本说美国欢迎日本在美日联盟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其中就包括重新探讨宪法中对集体自卫权的解释,如果日本真的能解禁集体自卫权的话,对中国和美国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日本如果拥有了集体自卫权,实际上也就有了公开的交战权,这就使日本有可能把和平宪法束缚它的部分去掉,等于是打开它的镣铐,放开它的手脚。如果让日本放开手脚,它就有可能在它认为必要的时候,凭它的意愿选择跟你交战,这等于把重新走向战争的权力交还到日本人手里,还等于翻二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案,这当然是中国,也是整个东亚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记者:不也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吗?)不一定,美国是一个非常实用主义的国家,他现在为了遏制中国,不得不放出老虎来,所谓“放虎归山”。因为美国在为日本松绑和让中国做大这两个它都不愿看到的可能性上,肯定是做过了一番权衡的。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压制中国的过程中,日本如果仍然被捆缚手脚的话,那美国要借日本之力就借不上,所以它宁可给日本松绑。有些人认为,美国人不会同意日本修改和平宪法,这固然是美国人从内心里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但是现在为了压制中国,美国人将不得不走出这一步。(记者:那日本最终是否会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关键在美国吗?中国的反对是否会有效果呢?)中国的反对实际上只可能产生反效果,因为中国的态度越强硬,越反对日本做这些、做那些,做任何中国不希望它做的事情,日本的国民就会愈加认为这是中国对它的威胁,然后就愈加支持安倍,这对于中国来说确实是一个两难问题:你不强硬,中国人民不答应;过分强硬,日本的民众就会更加右倾,更加按照安倍的意愿行事。日本的国会议员及高官成群结队地到靖国神社去参拜,就与日本现下国内气候已然形成右倾之势有极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