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正文

乔良:应把对中国军队的担心换成耐心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仇学平 陆康责任编辑:姜紫微2014-05-08 10:26
4月10日,到访的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左二)在蒙古国国防部长巴特额尔德尼的陪同下检阅仪仗队

记者:中国应该怎样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比如说现在都在提的中国的“反进入/区域拒止”战略,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所谓的“反进入/区域拒止”战略并不是中国人自己的说法,是美国人的说法。美国想进入,中国则不断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美国认为这种力量提升是以反美国进入为目标的,这就是“反进入/区域拒止”战略,是美国加在中国身上的一种战略。但中国人自己清楚,这个战略并不是专门针对美国而设计的。中国的战略选择在整体态势上是防御性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周边是安全的。也就是说,中国的目标只是一个防御性的安全目标。

中国并不反对美国在世界上的正常存在,也不笼统地认为美国在世界上的正常存在是一种威胁。美国的正常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但中国并不准备挑战美国的这个角色,可是美国人却不相信这一点。因为美国自身崛起的历史过程,就一直在挑战大英帝国的全球霸权,所以它认为,中国要崛起也势必会走美国曾经走过的路,也就不相信中国会和平崛起。

在今天的世界上,和平崛起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和平崛起可以成为你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如果别的国家不相信,它就有可能和你进行某种争夺,包括主导权的争夺、经济利益的争夺、资源的争夺、货币霸权的争夺。这样的一种争夺到了不可开交时,就有可能不得不使用最后手段,那就是战争。一旦发生针对中国的战争,中国和平崛起的梦想也就被打破了,你就不得不挺身而起,也用战争去应对。这个时候,和平崛起就有可能异化成一种不得不用武力进行对抗的崛起。但这是一种万不得已的选择,总体来讲,中国的民族复兴,在军事上采取的是一种防御态势,不是一种积极的武力崛起的态势。

中国打好周边安全“牌局”,需要运用战略智慧、展现战略定力

记者:美国对中国如何崛起非常敏感,哈格尔在访华的时候也表达了对中国在东海、南海政策的不满,这个不满是美方有意借领土的争议遏制中国呢,还是安抚日、菲等同盟国的权宜之计呢?

答:两者兼有。美国认为过去中国总是逆来顺受,一直在搁置争议,一直对别的国家侵占自己的岛屿一声不吭,甚至默认,今天却突然变得强硬,这个变化让美国不舒服,认为是中国出现了一种扩张态势,所以他要压制你的这个态势。另一方面,他必须给日、菲等国打气,告诉他们美国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定的,虽然我公开讲在领土问题上不选边站,但是你们在对抗中国的领土诉求的时候,我将站在你们一边。这不仅是为了给小兄弟们撑腰,更重要的是出于其自身战略利益考虑。这个考虑就是决不能在美国还未从金融危机的冲击后缓过劲来时,让中国趁机“超车”。

实际上,美国这么干仍然是一种两面手法。主要是借助小兄弟给中国捣乱、遏制中国,而不是想为小兄弟们出头。(记者:也就是说美国还没有做好应该怎样面对中国崛起的准备吗?)是这样的,美国现在在中国周边所做的,主要还是牵制、遏制,而不是要与中国对决。一个大国要做好与另一个大国全面对决的准备,实际上很困难。即使美国在过去20年里确实打了4场军事上的胜仗,它的军事力量也确实是不可小觑的。但是,我们不妨看看,它打的这些国家全都是些什么国家,全都是“软柿子”。有些国家甚至根本就不堪一击。所以,打这种战争与下决心对一个大国开战完全不是一回事,美国人对此也心知肚明。

谁想跟中国打仗,都要事先掂量清楚,你要做多少准备,你准备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种准备实际上是整个国家都要动员起来的准备,而这种代价则很可能是两败俱伤、玉石俱焚的代价。美国能够下得了决心发动这样一场战争吗?我看它不敢,也不能。何况中国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不招惹我,我也不会主动招惹你。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制造多大一个借口来发动一场对中国的战争?除了借口以外,你还要有多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打一个海湾战争,花掉了600亿美元,打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就打掉了三四万亿美元。那么,对中国,你准备烧掉多少钱?这样的对决对美国有什么好处?伤敌一万、自损八千之后,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还能够维持下去么?把未来拱手让给欧洲或其他那些做着接棒准备梦想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愿意接受的结局么?美国人没有这么傻。

记者:如果说发动战争真的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那美国对中国还有哪些外交的筹码呢?西藏问题?台湾问题?我们注意到,美国又开启了新一轮对台军售,这会不会引发中美和台海关系的新一轮危机呢?

答:这肯定会再度引起中国和美国关系的倒退、甚至恶化,但还不至于引发又一次台海危机。如果说15年前或者是18年前,台海问题还可以成为对中国崛起的一种牵制的话,今天已经完全做不到这一点了。因为,今天两岸实力的对比,无论是整体实力还是军事力量的对比,都已经今非昔比。今天的台湾,已经没有力量起到这样一个作用。美国人明知这一点还要这么做,一是要赚台湾人的钱,二还是想多少牵制一下中国。说白了,就是让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起到“绊绊中国的腿、牵牵中国衣袖”的作用,让你走得慢一点,发展得糟一点,能起到的也就是这个作用,不可能用一击把中国打倒在地爬不起来。所谓可以让中国倒退20年,甚至是倒退回原始社会这样的说法,都是荒诞无稽的吹牛皮。(记者:就是说美国手上没有这样致命的筹码?)对,他实际上今天已经不可能有这样的筹码了,为什么呢?因为它当年为了全力以赴打击前苏联这样一个对手,对中国网开一面,使中国获得了较长时间的战略机遇期。今天,当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时,虽然“牙齿”“爪子”还不够尖利,但是中国实际上已经长成一头大象。大象虽然不是靠爪子和牙齿进行攻击,或者获得自己的地盘,但是它有庞大的身躯和足够的力量与你抗衡。(记者:那中国对美国有哪些外交筹码呢?)中国实际上可跟美国打的“牌”本来并不多,但是正是美国和欧盟在北约东扩、欧盟东扩上的战略失策,在处理其他地区问题上的战略失误,如推动中东颜色革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些都等于送“牌”给了中国。

现在我们手中可打的“牌”越来越多了,关键是中国如何去掌控这个“牌局”,如何去打好每一张“牌”。特别是不能情绪化出“牌”,这是博弈的大忌。

记者:哈格尔在中国和日本都谈到了朝鲜问题,对朝鲜问题,美日的共识是什么呢?朝鲜在美国整个“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美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遏制朝鲜的核能力,让朝鲜成为一个“捣不了大乱”的国家。

记者:哈格尔访日时谈到了克里米亚问题,而且影射到了中国,其目的是什么?背后有怎样的潜台词呢?

答:他就是希望中国不要步俄罗斯的后尘,他担心中国受到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的鼓舞,在钓鱼岛、仁爱礁,在东海问题、南海问题上,甚至是外蒙古的问题上,也效法俄罗斯。这样的话,美国就几乎收拾不住局面。所以,他希望尽快把中国人可能受到的鼓舞“掐死”在萌芽状态。(记者:他在日本这么说也是为了安抚日本吗?)不仅是安抚,他更想告诉日本的是,一定要和美国配合,不让中国产生这样的苗头。这是美国与日本的战略协调。(记者:您认为中国有没有可能复制克里米亚模式呢?)起码在未来可以看到的时间里,中国不会复制这种模式。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今天最重要的问题是发展,通过经济的发展,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民富国强,让谁也不敢用武力从中国掠走一片领土,然后通过自身强大的吸引力,让该回来的回来,该统一的统一。很显然,不到万不得已,中国不会选择俄罗斯这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