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想多了会走神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强责任编辑:康哲
2015-10-28 02:09

得多少、失几何,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在部队有句话:“打枪想多了会跑靶,得失想多了会走神。”这对我们树立正确的得失观颇有启示。

从呱呱坠地的第一次“得”,到寿终正寝的最后一次“失”,在每个人的生命轮回中,得与失始终如影随形。得与失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没有前人之失,就没有后人之得;没有付出之失,就没有精神之得。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正是为了得到自己所要追求的东西,人生的车轮才不会因缺乏动力而停滞。 

得失之间最能见境界。毛主席指出:“共产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该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坚决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需要,服务党的事业,就应该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争夺个人名利。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思想觉悟和价值追求。

如何对待得失,是拷问灵魂的“分水岭”,检验党性的“试金石”。一名党员得失观正确,就会心中有定见,胸中有全局,在面对公与私、廉与腐、苦与乐、进与退等选择时,会轻其所当轻,重其所当重。任弼时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大将许光达主动申请让衔,被称为“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吴孟超经常提醒自己:“多想干点啥,少想得到啥。”他们在得与失的选择面前,都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然而,也有个别党员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整天拨拉自己的小算盘,一点亏都吃不得,一点委屈都受不得,更别说先人后己、舍私为公了。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一步步实质性展开,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势在必行,广大官兵特别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尤为必要。无论是编制的调整、结构的优化还是资源的配置,都势必影响单位的升降、个人的进退。如果只想动别人碗里的肉,不想动自己盘里的菜;如果于己有利的就支持,于己不利的就打折扣;如果只想个人后路,不想部队出路,改革必然寸步难行。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越是特殊时期,越需要稳住心神。广大官兵应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号令意识,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好本职工作上。特别是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必须正确对待利益得失,顾全大局、遵规守纪,以上率下、带动部队,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坚决完成改革任务。

(作者单位:武警8620部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