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冯升责任编辑:张硕
2016-02-03 02:07

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近日落幕。本届年会主题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重点关注新工业革命机遇中如何推动全球经济社会的转型。 

当前,面对全球经济疲软、“数字鸿沟”、贫富差距等多重难题,如何借力第四次工业革命摆脱困境,是各国关注的焦点。曾错失几次工业革命机遇的中国,如今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把握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在这方面,中国的优势十分明显。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重大战略目标。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提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并进行科技创新和一系列制度性创新改革,为创新者、创业者“松绑”,将先前依赖投资和制造业的经济发展理念转变为更加注重服务业和消费,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使得中国经济在普遍低迷的世界经济中展现出积极的市场活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近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出中国在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自2005年以来,在3D打印和机器人工程学领域,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专利申请来自中国,所占比例为各国之最。在纳米技术方面,中国是第三大专利申请来源国,占全球申请量近15%。 

再以刚刚过去的2015年为例,屠呦呦成为我国首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国高铁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一;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成果位列国际物理学领域十大“年度突破”奖项榜首;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同时跻身世界十大互联网公司……在新的工业革命行将起步之时,中国在众多科技领域已然凭借大量的技术和知识储备,占据了主动优势。 

当今时代,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设备更新迭代周期缩短,老旧技术知识淘汰率不断加快,由年龄、职业、地区、经济基础等差异造成的信息知识接收差距——即“数字鸿沟”不断拉大。缩小和跨越“数字鸿沟”,应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点之一。 

为缩小“数字鸿沟”的差距,中国政府在贫困地区网络信号覆盖、数字电视普及等方面投入巨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其中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位居世界首位。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广,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不断助力各企业的发展,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对于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届达沃斯会议上,中国提出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引起广泛共鸣。面对新的工业革命浪潮,中国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速产业升级换代,推动建立更合理、更有效率的产业链分工,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地区“命运共同体”建设,为自身以及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巨大发展红利。

(《解放军报》2016年02月03日 03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