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型生物武器的大规模袭击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魏庆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6-03-09 19:19

摘要: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人为地创造新物种的有效手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新的病毒、细菌。基因编辑能改变人类胚胎的基因,修复其中的致病部分后可以进行遗传。适当利用可以促进人类进步,但是不当利用,确实存在可以用来制造危害全人类的病毒或病菌的可能。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截至2016年2月12日,全球已有34个国家暴发寨卡病毒疫情。伊蚊是传播登革热、埃博拉病毒的罪魁祸首,同时也是寨卡病毒传播的主要载体。

近期,美国间谍首脑发布了一项公开警告,将基因编辑列为潜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一。有专家表示,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人为地创造新物种的有效手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新的病毒、细菌。基因编辑能改变人类胚胎的基因,修复其中的致病部分后可以进行遗传。

因此,适当利用可以促进人类进步,但是不当利用,确实存在可以用来制造危害全人类的病毒或病菌的可能。

2014年8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托马斯·弗里登出席美国国会疫情听证会时展示关于防控埃博拉疫情的海报。

去年,埃博拉疫情的持续扩散,将恐慌传至欧美地区。美国疾控中心主管人员表示,“埃博拉疫情是艾滋病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需做好长期抗击准备。

也有不少军事专家担心“伊斯兰国”(IS)将埃博拉病毒变成生物武器。军事专家则担心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或许正在考虑把埃博拉病毒当成自杀生物武器对抗西方。

1918年,一场由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疾病在全球范围爆发传染,夺去了最多可能是5000万人的性命,远远超过当时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人员死亡数字。各国近两年连续发生实验室病原体泄露事件,包括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的实验室都有炭疽菌泄露的情况发生。

此外,像SARS、HIV、乙肝病毒、TB杆菌泄露的事件也有报道。而这些事件的危害程度,都远不及日本河冈小组的超级病毒。更令人恐惧的是,一旦恐怖主义者掌握了这种病毒并用作反人类行动的武器,其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遗传工程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应用,一些国家置《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于不顾,以研究疫苗为名开展传染病和微生物研究,竞相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力,在生物武器的基础上发展杀伤力更强的“人种武器”。

“人种武器”即基因武器,是指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产生具有显著抗药性的致病菌;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接入致病基因,制造出新的生物制剂。

人类不同种群的遗传基因是不一样的,基因武器可以根据人类的基因特征选择某一种群体作为杀伤对象。因此,科学家们也称这种“只对敌方具有残酷杀伤力,而对己方毫无影响”的武器为“种族武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