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摄影记者李靖:抵近战场前沿记录真实

来源:“中国摄影报”微信公众号作者:黄媛媛责任编辑:乔梦
2016-05-14 17:03
生死簰洲湾。李靖 摄

中国摄影报:摄影的过程是主客观交流碰撞的过程,是摄影师经验意识与思想精神的投射,对于常态的题材怎样才可以拍得深入人心?

李靖:普通常态题材要拍摄好,必须开放心态,不做预设,注意观察“这一个”的独特之处。能否发现不同和变化,在于摄影师的细节观察能力,而细节的观察能力和日常的积累密切相关、和摄影师的知识底蕴相关、和摄影师的情怀相关。要找到触动自己的点,将它表达出来。清明扫墓是常见题材,袁学军的《英雄探妻》反映的是边防高原汽车连连长为妻子扫墓的场景,因为对连长的了解,主体客体的沟通触动了主人公的情感点,使得主人公心绪万千,记者成功地捕捉住了他情感爆发的瞬间,留下了打动人心的作品。有时候观察实际上是修炼做人。

为让群众过一个明亮的元宵节。 李靖 摄

中国摄影报:针对不同的题材,照片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但抽象地来看,哪些标准可以用来评价一张照片、一项摄影实践?您眼中的好照片要具备哪些特质?

李靖:就新闻摄影而言,“动人”是最核心的,要真实打动人心,没有虚假的扮演摆拍。从形式上讲画面要简洁,主体要突出,使读者一眼就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我喜欢的好照片就是看了一眼就让你永远忘不掉,而且通过一点可以让你联想到许多。比如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之所以被视为“希望工程”的象征和中国最重要的纪实摄影作品之一而被媒体广为刊载是有其道理的。

幸存学生被赴川官兵营救。李靖 摄

中国摄影报:多年来的军旅生涯,对您的摄影有哪些影响?

李靖:军旅生活是我作品中投入时间、情感、努力最多的题材,构成了我作品的主体。因为拍摄,我得以到常人未尝到达的地方,见常人所罕见的事情,交了一帮生死之交的朋友,而这样的生活底蕴,让我对军事新闻摄影有别样的感情。部队冲锋的一线就是我的新闻现场,无论是老山前线,南沙海战对峙、“98抗洪”还是汶川抗震,因为能第一时间抵达新闻现场,我得以拍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南沙卫士》《漫漫墨脱路》《生死簰洲湾》《六月风雪巡逻路》……我始终铭记军事摄影记者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就是扣动扳机的战士,必须无惧生死,抵近战场前沿,才能留下最真实的历史瞬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