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谍报世界中,同时为两个国家情报部门服务的“双面间谍”并不稀奇,但同时为三个国家情报部门服务的“三面间谍”却少之又少,因为这无异于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在世界谍报史上,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极特殊的情况之下,才走上“三面间谍”的道路。然而,国外媒体近期曝光的一位德国特工无疑是“三面间谍”中的另类,他不仅主动向美俄情报机构卖秘,还以不差钱自命,仅收取微薄的回报。至于这么做的原因,他的回答就三个字:找刺激。

美国电影《间谍之桥》海报。
“毛遂自荐”的收报员
这位名叫马库斯·雷切尔的德国间谍今年32岁,“个子不高,但体格强壮,留有胡子,戴眼镜,”被捕前供职于德国联邦情报局。据他在德国联邦情报局的同事描述,雷切尔出生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开姆尼策市附近的一个小镇。童年时,雷切尔因为问题疫苗而落下残疾。另外,他还有语言交流障碍,“我们跟他交谈时不能着急”。雷切尔学历不高,从未完成高中学业或上过大学。
2007年,雷切尔来到德国南部城市普拉赫,进入德国联邦情报局总部工作。德国联邦情报局负责搜集和分析外国军事、政治、技术和经济情报,可谓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德国的翻版。由于学历较低且能力平庸,雷切尔被安排到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收发室工作。他的月薪只有1200欧元,是联邦情报局工资级别最低的员工。
虽然工作岗位十分不起眼,但雷切尔所在的收发室每天能够接触到大量高度机密和敏感文件。根据德国政府的描述,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雷切尔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感到无聊和沮丧,领导对他并不认可,同事们也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最为重要的是,雷切尔认为,整天进行收发报工作完全不能施展自己的凌云壮志。渐渐地,雷切尔觉得,自己必须找个机会“体验一些激动人心的东西”。
根据德国《明镜》周刊的爆料,2012年,雷切尔迈出了“让他无比激动的第一步”。他自称“马库斯·R”,通过电子邮件给美国中央情报局驻柏林的情报人员写信,主动提出可以为后者提供重要情报。中央情报局驻柏林的情报人员在收到雷切尔的邮件后,立即将相关情况报告给中央情报局总部。中央情报局总部随后通过驻维也纳而不是驻柏林的情报人员与“马库斯·R”接头,这是情报界惯用的手法,目的是为了尽可能降低间谍暴露的风险。在经过一番试探后,中央情报局特工要求雷切尔前往奥地利维也纳面谈,雷切尔欣然应允。见面后,雷切尔立刻被中央情报局特工的诚意所打动:“德国联邦情报局不相信我,但在中央情报局就不一样了。我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