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几个1000天?不论什么时候你问起我,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不后悔在18岁那年,我开启了一段青春与热血激荡的1000天岁月。借用1号哨位一周年时的一段文字,三年前此时,我出发,如今整整1000天,走了多远,不知道,还有几个1000天,路一直在脚下。我只当一名小战士,就像刚刚入伍的时候那样,努力地生活着。带着最初的理想,继续走,把每一个日子都过得有情有义。把每一个日子都过得有情有义。

一
我怎么会没见过凌晨4点的军营?因为我是一个兵,因为此刻的我就在凌晨4点的军营里。
睡觉前刚搽上的红花油还在我身上的各个部位灼烧着,尽管此时细密的风雨还拍打在我的脸庞上,却觉得胸腔里一团熊熊的火一直燃烧着,一如三年前的那个夜。
那时的我正埋头在浩渺的书海里复习备战高考,就像此刻的高三学生一样。即将面对我的是人生一次重要的抉择,我想我一定不能轻易放弃这次重要的选择,我要让我的青春去到一个可以纵情燃烧的地方。这时候,从小诵背的古诗词中埋藏着的“男儿何不带吴钩”的家国梦和英雄梦再也压制不住,我只一心认定的是“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大漠、孤城、冷月、穷秋、衰草、凄风、马革裹尸……少年的心里下定决心那才是一个大丈夫应有的归宿。
多少年少轻狂,多少热血澎湃,多少敢想敢做!

二
我是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宣誓入伍的,在那里我庄严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同时,享受着路人对我投来的羡慕、赞赏与期许的目光。
我忘不了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着万人坑里死寂的黄土和狰狞的白骨的那一刻,流淌在骨血中的国仇家恨涌上心头,咬牙间我更是不自觉握紧了手中的钢枪。“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我明白今日我穿上这身神圣的军装,决不只是获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一个光荣的称号,更要对得起自己肩上所要担负的使命与责任。
后来,我去了驻浙某部下连当兵。那是我第一次走出院校去一线部队当兵锻炼,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那里紧张严肃的备战氛围让我深切感受到,课堂离战场真的只是一步之遥,因为敌人从来不会停下来等待。
再后来,就是皖南山区里的千帐灯光犹在脑海里漂荡。那是我永远难忘的一个夜晚。一整夜的急行军,45公里的路程、15公斤的背囊、8小时的不眠不休,饥饿、疲倦、黑暗和寒冷同时袭来,我没有时间考虑如何调整。当我环顾四周的战友,每个人都是全副武装,浑身被汗水浸湿;可是大家紧握步枪的手一刻也没有放松、前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下。
那一晚,同年入伍的战友们在综合演练的征途上相互鼓励、相互加油、相互扶持。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到处闪烁着点点灯光,记忆被拉远又被拉近,行军的队伍翻山又越岭,直到终于看到东方泛起鱼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