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带你走进战略支援部队看一看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董玥
2017-06-05 15:31

备战打仗,

扛起支撑联合作战的如山责任

成立就吹“冲锋号”,快马加鞭未下鞍。

2016年元旦,部队成立次日,战略支援部队机关就通过视频连线抽查所属部队作战值班情况。

从深山密林到远海大洋,从大漠戈壁到祖国边陲,部队官兵齐装满员、枕戈待旦,在战斗岗位上迎接部队组建。在舱室、在机房、在阵地、在哨位,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各级值班员身穿作训服,保持全要素值班,及时高效处理各类战备信息;各级应急值班分队保持临战状态,随时待命出击。

组建一年多来,战略支援部队聚焦常态运用、持续备战,强化战斗精神培育,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做到部队边建边用、边练边用、常态部署、持续运用,当好新型安全领域的警戒哨、巡逻兵。

——搞好改革规划。千难万难,最难当属开新局、布新篇。没有惯例可循,没有成法可鉴,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创业,战略支援部队党委科学筹划、精心布置,把习主席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路线图、施工图,搭建起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四梁八柱”。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机关“主智库”作用,发挥所属部队及各领域各要素“群智库”作用,发挥地方军工部门、科研院校专家学者“云智库”作用,采取异地同步、上下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形成了建设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搞好作战研究筹划。加强作战理论研究,坚持以应对现实军事威胁、遂行现实军事任务为突破口,制定完善作战方案计划,立足最复杂最困难局面,做到一次作战多种想定、多个预案、多手准备,一套方案常态更新、动态完善。

——扎实推进力量融合。融合是战略支援部队的立身之本、制胜之道。广大官兵把更好地融合自身、融合条块、融合全军,作为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必须顺应的发展趋势、必须面对的紧迫要求,积极支持融合、参与融合、推动融合,在新型力量建设中像“动车组”一样同向而行,同向发力,以合心实现合力、靠融合走向联合。

各级聚焦任务、聚焦战场,充分发挥资源潜力,打通关键链路端口,探索实施统一的任务规划和资源调度,历史性实现了数据融合和及时共享。信息数据贯通指挥链路,进舰艇、进飞机、进战车、进单兵,战略支援部队在全军联合作战体系中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全军对信息支援的“获得感”不断加强。

深入开展实战化训练。新型力量实战化训练到底怎么搞,上上下下都在积极思考、都在创新实践。各级积极适应新体制、找准新定位、确立新标准,加快推动实战化训练转型,围绕夯实技术基础、提升指挥水平、形成整体能力、深化军民融合,初步形成以技术训练、指挥训练、体系训练、融合训练为主体的新型训练体系建设方向,在打造具有战略支援部队特色的实战化军事训练路子上迈出坚实步伐。

重大科研试验和演训砥砺铁拳尖刀。围绕武器装备科研试验任务,扎实开展针对性训练、应急处置演练,大幅提升遂行重大任务能力。部队成立以来,安排参加8个系列20余场跨军兵种实兵演习演练,研究形成一大批训法成果,部队实战能力得到检验提升。在全军某集训演练中,战略支援部队首次亮相便赢得头彩,新型作战力量的威力初步显现,赢得军委首长和参训部队好评。

围绕加速培育新质作战能力,他们确立了技术武器化、力量体系化、能力实战化的发展方向,以进入战备为指标,分阶段推进实战化能力建设。

记者在战略支援部队采访时看到,各级都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改革、促转型,许多摸惯了键盘鼠标的科技专家穿上作训服、走进练兵场。曾经束之高阁、停在纸上的科研成果,被带到了武器装备研制试验现场和部队演习训练场,成为提升新质作战能力的“倍增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2015年12月31日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这是大会会场。(解放军报记者 周朝荣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