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的空军首任航材部部长王云清为你讲述空军往事

来源:国防在线客户端作者:李德威等责任编辑:任爽
2017-11-11 13:58

接收苏联飞机

1949年11月11日中央批准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并编设了空军工程部器材处,曹麟辉任处长,王云清任副处长;设调拨科,采购科,仓库科,军械科等4个科。12月曹麟辉处长赴朝鲜抗美援朝,王云清接任器材处长。1950年初,国民党飞机空袭上海,南京,广州,福州等地。2月12日通知他立即去空军司令部刘亚楼司令员办公室,他赶到刘司令员办公室后,刘司令员说:“现在派你为全权代表,带两个翻译和二十名苏联同志由枷科夫队长负责,他们是六航校地勤人员,去满洲里接收苏联援助我们的三个空军原建制师,他们各师都是米格-15型喷气式飞机,各师的飞机及空地勤人员与设备都来。接收后第一个先去上海江湾机场;第二个师去武汉王家墩机场;第三个师赴北京杨村机场。你们今天就走,具体情况你去满洲里办事处与刘凤梧同志在火车站联系,要注意巡视车站情况。此地有两个车站,北头是苏联的停车站,南头是中国的停车站,由于铁路轨距,中国比苏联的要窄九厘米,故东去火车必须在时换车。”

王云清带领这支队伍从北京乘火车赶赴满洲里后,住在空军办事处,由于办事处条件有限,苏联人吃饭不便,他只好安排到当地一个叫“秋林”的小食堂(是白俄开的)包饭。由于中苏的铁路路轨宽窄不一样,人员和装备需要在些换车。换车是比较麻烦的,列车进站后停在站台边,将车上的东西先卸下来,然后再装到我国的列车上,飞机和大炮还要用吊车吊。一个列车经过卸、装、固定等,需要五至六个小时。

1950年2月20日早晨,苏联第一列火车装载着米格—15飞机20架及设备和空勤人员开进满载洲里站,苏联派一名上校叫季维西诺夫,一名中校叫亚柳斯基(负责油料)前来移交。据那位上校讲,他们的任务是负责移交这批部队的人员、飞机和物资,共有九列车,交完后就回莫斯科。中国空军从第一列车至第九列车的换装押运,每列都是派两名机械师、一名翻译随车分别赴上海大场、北京杨村、武汉王家墩机场。

由于是原建制转来,所以设备比较多,什么东西都带来了,如:黑板、小铁凳,腌菜桶,厨具等,甚至连一辆旧马车(未带马)也带来了。三个师共有米格-15飞机190架,设备及备份器材箱,只是按件记。

换装工作是很紧张的,主要由办事处运输股负责,装卸工人是从火车站雇请。为了保障换装及时,不分白天或夜晚,列车随到随换。二月的天气在满洲里还是很冷的,气温在零下四十度左右,有时还有四五级的西北大风,所以工作的人都很辛苦。但大家情绪很高,工作速度很快,从没有人叫苦。为了确保安全,当每列列车换装完之后,他就和办事处刘主任带着保卫干事,再把列车全部检查一次,如发现有不安全的因素或捆绑加固不牢,就速采取措施。如有一次保卫干事就在一个火车皮的车轴加油处,检查发现了一个小定时炸弹。但是满洲里比较复杂,既有白俄,同时来往的人也很复杂。所以每次换装时,他和办事处主任,保卫干事,运输股长,几乎没有离开过火车站

1950年2月26日,整个接收工作顺利结束,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天中午,他在一家山东饭馆订了一桌饭,为苏联季维西诺夫上校和亚柳斯基中校送行。他和办事处刘主任以及巴甫洛夫队长,周建实翻译作陪。虽然饭食不很丰盛(满洲里只有那一家饭馆,东西也很少),但是苏联的同志还是吃得高兴,说能吃到中国饭,又是中国境内吃的,真是荣幸。

3月1日,他和周翻译及巴甫洛夫队长,还有两个苏联机械师回到北京。3月2日上午他向空军王秉章参谋长做了全部接收工作的情况汇报。后来按照协议规定,苏联人员回国,这三个部队的飞机和各种设备、器材,就全部作价移交给空军了。他还记得谈判移交时,是北京南池子小苏州胡同招待所,参加的人员:苏军空军总顾问,工程部顾问,三个部队师长;我方有空军王秉章参谋长,工程部薛少卿部长,外场处长张开帙处长,器材处当时属工程部领导,他也参加了,还有中国空军亲任的三个师的师长、政委。当时只谈了飞机与设备的作价总数,具体移交由各师组织实施。

红军老兵王云清在阅读《中国空军纪实》时,一幅幅图片,把老人的思绪拉回到苦难辉煌的长征路上,老人追忆起人民空军走过的艰难漫长的发展历程,想起了为空军建设一起流血牺牲的战友,感慨万千!李洪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