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神医”和他的装备维修登记本

——第41集团军某装甲团高级工程师宋立玉的故事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子弋 李强 曾政雄责任编辑:菅琳
2015-11-05 03:04

登记本见证担当——

“我不是官,可遇到训风不实的事也要管!”

“必须把形式主义赶出训练场!”2009年5月的一条维修记录中,备注栏里有行与修理似乎无关的文字。老宋给记者讲述了这行文字背后的故事。

那次维修,是更换某型坦克车载瞄准镜。该型坦克装备部队时间不长,为何瞄准镜高透膜坏得这么快,以至镜片透光性大大下降?几经了解,老宋找到了原因。原来,坦克入库时,按规定应将密封纸覆盖在瞄准镜上,起到保护作用。个别连队为了“好看”,在密封纸下涂了层黄油。这样密封纸看上去没有一点褶皱,可这层黄油却严重腐蚀了玻璃高透膜。

老宋找到连队干部,对这一做法进行了严肃批评,回来后,还特意在维修登记本上加了这么一句话。

对于老宋的这一做法,有人给他拉袖子,说你是技术干部,干好本职就行了,管这些“闲事”干吗?老宋却认为,穿上军装,就要对战斗力负责。“我不是官,可遇到训风不实的事也要管!”

装备报修多了老宋操心,有时报修少了他也操心。2012年的维修登记本上,某型装备3个多月没有维修数据。“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个伤风脑痛;装备成天在野外跑,怎么这么久没报修?”老宋感到不对劲,深入训练场查看,发现了问题:一些营连干部怕这些新装备出“闪失”,训练中让驾驶员专拣平坦的地方开,遇到下雨等复杂天候,就让装备在车库里“休养”。

“马圈里跑不出千里马。平时图舒服,打起仗来就会浑身不舒服!”老宋向团领导反映了这一情况,团里迅速纠治训练中“怕”字当头、偷工减料的现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