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阵痛”如此真切,你是否决然不改初心?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良责任编辑:菅琳
2016-05-26 03:19

面对转隶,“钢铁营长”精气神不减

新闻故事

“咱们当兵的,就得有点精气神,要有虎气、霸气、杀气!”

上午操课前,南部战区陆军某旅坦克营营长王向阳威风凛凛地站在队列前,照例用他的“名言”给全营官兵作训练动员。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被战士们评价为“训起来不要命、比起来敢拼命”的“钢铁营长”,当天却当着众人露出了柔情一面。

这天,他的妻子谭菊珍带着4岁的女儿小清妍来队探亲。女儿到了营门口,张着小手飞奔而来。到了跟前,小清妍却一把抱住教导员李洋的大腿,仰着脸兴奋地喊“爸爸”。

教导员开心地抱起小清妍,咧嘴呵呵大笑。他转头一看,发现老搭档竟然热泪长流。

女儿不识爸爸,王向阳心中百感交集,对妻女的亏欠像潮水般涌上心头。

这个被女儿称为“电话爸爸”的“钢铁营长”,多年来与妻小聚少离多。一年休一次假,好不容易和女儿熟络些,又因更长时间的分居而逐渐陌生。

正因如此,年已38岁的王向阳对安家团聚日渐感到紧迫。去年底,他安慰妻子说,自己任正营职马上满4年了,营队这些年几乎年年拿先进,自己也因成绩突出、素质拔尖,进了后备干部行列,来年有机会被提升为副团职干部,很快就能在驻地安个家,一家人就能团圆了。

然而,王向阳的“安家梦”却因改革而受到影响。今年1月,一声令下,王向阳所在旅从海南省军区转隶到新成立的南部战区陆军,干部交流政策正在调整中。王向阳不仅没能提职,还面临走留选择。

走?留?走?留……想想自己当兵时的梦想,想想自己带的营队,想想同样因改革而受到影响的战友,王向阳没再犹疑,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安慰妻子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妻子却安慰起了他:“向阳,什么都会好起来,今后我们会有个家的!”

什么都会好起来!在琼岛的阳光下,“钢铁营长”精神振作,天天和战士们一起训练,不久前,一次5公里武装越野比武,“大龄选手”王向阳夺得营职干部第一名……

主人公说

王向阳:前些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叫《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文章说:“当好一个父亲,是每个男人很重要的事业。不要等到孩子伤痕累累,才给她拥抱;不要等到孩子变得疏远,才想起陪伴。”

是啊!当好父亲,确实是男人很重要的事业。可我们怎么可能随时陪伴孩子成长?军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很难做好这项“男人的事业”。这次提不了职、买不了房、安不了家,要说心里没一点波动,那是假话。我确实想过转业,回去尽一个丈夫与父亲的责任,照顾老婆小孩。可如果那样,我对得起穿了18年的军装吗?对得起组织对我的培养吗?对得起全营上下对我的期望吗?

军人的职业,是一个牺牲奉献的职业,不可能像常人一样追求完美的“男人事业”。我相信,改革一定会让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旅队越来越强、越来越好,我们军人、军属、军娃也会越来越好!

记者观察

“钢铁营长”王向阳为什么能够承受改革“阵痛”,保持一股子虎气、霸气、杀气?这是记者努力探寻的一个问题。

王向阳告诉了记者答案。他说他爱这身军装、爱自己的营队旅队、爱我们这支军队。

因为爱,所以承受得了痛——这是一个至真至简、朴素无华的道理。

在我军历次体制编制调整中,为什么千千万万军人忍受疼痛、甘作“马前卒”和“铺路石”?因为他们真爱这支军队。

改革必然伴随“阵痛”。正在进行的国防和军队改革,被外电称为“至少30年来最彻底的改革”。因为彻底,所以痛得更剧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加考验军人承受疼痛的能力。

这种能力,与爱的纯度、深度、强度成正比。心怀几分爱,就能承受几分痛。

这种疼痛,是最好的试金石。是真爱还是假爱、是浅爱还是深爱,在改革“阵痛”面前一目了然。

(于航、本报特约记者 欧阳治民采写)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