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开国将领被称“地雷战王” 曾降职8次

来源:央视网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6-06-05 05:05

地雷烽火燃沙场

同志们封给他的“五王”称号中其中一王是“地雷战王”。作为中国革命史上工兵连的创始人,一生为工兵事业而奋斗,王耀南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创造、完善并推广了地雷战。地雷战为人民战争创造了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法。

1941年2月,彭德怀命令王耀南指挥构筑黄崖洞兵工厂防御工程,并且批准王耀南可以大规模的使用地雷和构筑大量永备工事的方案,组织工厂研制和大量生产地雷、滚雷等土装备。于是王耀南提出了“在厂区布地雷阵打击进入兵工厂敌军”的方案。此时,王耀南认为地雷战术基本成型。他经常带着八路军在总部驻地农家小院里演习民兵如何布阵打击日寇。王耀南完善了演习方案以后,彭德怀指示他开始推广地雷战,牵制日军对根据地的进攻。于是王耀南开始带领工兵干部通过演话剧的方式推广地雷战。一名民兵在掌握战术后,在一次战斗中,因为埋设地雷炸死了日军大佐和少佐各一人,立了头功。王耀南为了节省制雷成本,提出了凿石头做雷壳,造最便宜地雷的方案。他在演练过程中意识到,地雷战关键在于怎么埋地雷。地雷战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不光在特务团推广,还要在部队中,甚至是游击队中推广。于是向领导建议广泛地推广地雷战。

因为过去布雷只是一个武器应用的问题,地雷价值昂贵,并非埋在地下的全部地雷都能起到作用,所以无法在一般的战斗中使用,谈不上普遍应用,更谈不上推广,但是左权认为王耀南的建议很好,于是他要求王耀南试着做几次战例,提出具体方案,然后再广泛推广。王耀南开始集训部队和干部开始推广地雷战,得到了刘伯承的大力支持。他总是亲力亲为,教他们搞火药和引信装置,教给他们埋设地雷的地点时间,如何防止地雷误伤群众和牲畜。

1941年冬天,聂荣臻向朱德请调王耀南到晋察冀推广地雷战。王耀南奉命前往。他到达后立刻投入工作,先给司令员和领导说明了日军的“照妖镜”是探雷器,向他们介绍了探雷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提出把地雷的起爆装置和老鼠夹子相连接,用马尾当绊索等办法反日军排雷。当时由于日军在中原大修碉堡,修建网状公路,反复进行扫荡,冀中形势十分严峻,冀中军区和机关部队撤进太行山区。王耀南提出了改造地形,由此产生了地道战。他带领民兵挖“蛤蟆蹲”、菜窖、地窑子,并把它们用于藏身。

此时他接到通报,我军驻郭庄和大陈庄的部队情报有误,在东王庄方向布雷,结果老百姓往定县方向撤退时,踩响地雷,死伤多人。王耀南要求军区发训令,各部队、游击队、民兵只有看到日军确实在运动才能安装地雷激发装置,警报解除后,由安装人员拆除未引爆的地雷激发装置。后来这一训令传来传去,成为“不见鬼子不挂弦”的佳话。

王耀南是个很谦虚的人,在反扫荡后期,他率部追杀敌后卫,清除了进入根据地的日伪军和汉奸。根据军区首长指示,在二分区的要求下,王耀南留在了二分区宣传地雷战和地道战。但是他始终谦虚道:“地雷和地道不是我发明的,我只不过是利用自己20多年的爆破和挖洞子的经历提出了地雷战和地道战的战术。”他提请二分区和四分区共同组织民兵联防,监视敌军行动,提出搞“地道战”要因地制宜,在山区和靠近山区的敌方要很好的利用地形,隐蔽自己消灭敌人。

敌人对王耀南怕得要死,还曾经在电台广播里造谣说,“皇军扫荡消灭了八路军三分区机关,活捉了司令员王耀南”。企图以此动摇游击队的抗日决心。结果被当地的老百姓当成了天大的笑话。

1947年11月22日,王耀南奉命前往运城前线,在朱德“勇敢加技术”的指示下,结合石门战役的经验,协助完成指挥攻克运城的任务。王耀南吸取二攻运城不克的教训提出了不能把工兵当敢死队用,应让工兵指导步兵学会土工作业和爆破,强调应克制旅、团指挥员急于进攻的急躁情绪,疏于工程保障的做法;提倡一线部队多流汗,少流血。他完成了运城战役作战计划后报批徐向前等首长,军委复电同意。12月17日夜里,主力开进,扫清了外围障碍,25日总攻开始。敌守军在飞机的掩护下拼死抵抗,胡宗南从南线派出援兵,大举渡过黄河,我军南部告急。王耀南适时地提出了派小部队嵌入护城壕挖短坑道,炸开城墙的险招。结果27日爆破成功,28日运城解放。

1948年2月,徐向前到达翼城指挥临汾战役,王耀南吸取了运城之战的经验教训,根据临汾城墙厚实、碉堡坚固的实际情况,建议加强部队训练。徐向前亲自召开了营以上千人干部会议,号召大练兵。3月6日,徐向前命令发起临汾战役。敌机不断轰炸我军前沿阵地,临汾守敌工兵又挖了大量的坑道,防止我军攻城和挖坑道破城。战役在空中、地面、地下展开。4月15日,临汾前线坑道挖掘工作全面展开,仅东城就开挖了15条作战坑道和60条掩护坑道。5月18日,历时72天的临汾战役胜利结束。1948年6月1日,临汾战役胜利后的第13天,毛主席在《关于辽沈战役的电报》中高度评价了临汾战役:“徐向前同志指挥之临汾战役,我以9个旅(其中只有2个旅有攻城经验),攻敌2个正规旅及其他杂部共约2万人,费去72天时间,付出15000人的伤亡,终于攻克。我军9个旅(约7万人)都取得攻坚城的经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临汾阵地是很坚固的,敌人非常顽强。敌我两军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斗争。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军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结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

从1951到1952年,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3次命令王耀南到朝鲜负责解决志愿军的防空和防重炮问题,王耀南根据平原地道战的战术提出山地坑道战的战术,解决了志愿军防空和防重炮的问题,在巩固我军三八线的山地防御战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整个三八线山体已经基本掏空,彻底解决了一线山地部队的屯兵、养兵、作战进攻与作战防御问题,甚至可以抗敌重磅炸弹和8英寸(200毫米)口径重炮的轰击,我军每日每个军阵亡人数已由80人降为两三人。地下坑道被部队誉为“打不垮,炸不烂的地下钢铁长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