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好司机:驾7米长步战车停车误差不超10厘米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雁翔 李岸伟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06-21 08:08

“牛”人精兵

■王雁翔 李岸伟

人物名片:牛振国,第41集团军某团战士,中士军衔,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获全军士官人才奖2次。高振虎

骄阳似火,地面烫得跟烙铁一样。知了的聒噪声更为某师狙击手集训考核现场平添了几分焦灼。枪声不断在近百名选手心中激起一波一波涟漪。

“3号射手,50环。”听过报靶,中士牛振国脸上紧绷的线条顿时柔和了。

牛振国是“夜老虎连”四班班长,在全团官兵眼里颇有几分传奇。每次集团军射击比武,他必名列前茅;3次参加原广州军区专业比武,3次拿第一;自荐参加全军后勤专业比武,他斩获两个单项第一;所带班17名战士都获得过师以上表彰。

“我的家乡在泰山脚下,小时候,我最喜欢登泰山顶峰,不迈开双脚冲锋,怎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牛振国说话语速极快,像打冲锋。

但牛人也有受挫的时候。那年,他从某兵种训练基地学习驾驶技术回到连队,第一次放单飞,驾驭战车从野外驻训地前往训练地域,迎面开来一辆拖拉机,他一紧张,竟将操作要领忘得一干二净,步战车像喝醉了酒的醉汉,左摇右摆走起了S型。开拖拉机的人吓得纵身跳进了旁边的水田,步战车一头撞向路边的大树。

尽管没造成啥损失,但这次大跌眼镜让牛振国心里很愧疚,也激发了他的倔脾气:“人只要能吃苦,吃大苦,就一定会从苦中品出甜。”

白天,驻训地酷热难耐,战车舱内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每次从舱内出来,他都跟从水里出来一样。晚上,他在帐篷外嘴里咬着手电,一手挥衣轰赶成群的蚊虫,一手托着专业书籍钻研。实装训练一天,别人累得渴望早些回营地,他却磨着指挥员要求多训几圈。

半年后,上等兵牛振国竟然拿到了步战车驾驶员特级证。

原广州军区组织单装终端比武,牛振国驾驭近7米长的步战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时速驰骋,停车误差不超10厘米,带全班勇夺比武第一名。

2012年,团里组队参加全军野营装备操作维修比武,按理说,这是后勤专业比武,与步兵连队八竿子打不着,牛振国却一路比拼,走进了赛场。

比武中的“配件识别”课目,要以最短的时间,从300多种野营装备器材中寻出规定的60种。这些器材,有的名称之间只差一个字母或是一个数字,稍不留神,就会相互混淆。

备赛训练极度枯燥,为了熟记各型器材装备名称,牛振国白天训练完成其他课目,晚上带个睡袋来到工具间,开着灯看一遍,关了灯摸一遍,一坚持就是3个月。比武当天,牛振国一马当先,获得此项比武第一名,荣立二等功。

短短8年,牛振国凭着一次次不懈冲锋,使自己的军旅人生有了许多耀眼的色彩。手枪、步枪、轻机枪、火箭筒……连队所有轻武器,他样样精通;装甲步兵驾驶、通信、射击三大专业,他皆是特级。

与牛振国碰面那天,他刚参加完今年的提干考试返回连队。脸如刀削,一身精干的腱子肉。一看就是个敢打能胜的“刀尖子”兵。

牛振国答应过妻子,干满中士就退伍,因各项素质突出,今年团里推荐他为提干对象。没想到“好消息”却遭到妻子的坚决反对。

见平时敢打能拼的牛振国一脸无奈,团里把他的妻子王彤彤接到了部队,将牛振国的奖章证书摆了一桌子,向她细数一枚枚奖章背后的故事。

这枚奖章是牛振国参加师里组织的应用射击比武获得的,这个比武要求选手在运动中分别用5种不同射击姿势,对随机出现的显隐目标进行射击。技术难度大,选手精力要高度集中,稍不留神,射击目标就消失了。那天不巧,牛振国刚进赛场,一只飞虫突然扑进了他的右眼。一丝灰尘掉进眼里人都受不了,何况一只活虫子。牛振国忍着疼痛,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比赛,打了个满堂彩。下赛场时,眼睛肿得像桃子,连颁奖仪式都没参加就被送到了卫生队……

听完第一个故事,王彤彤就掉泪了……

心声

好兵心中有对手

■牛振国

一个优秀的军人,要天天琢磨打仗的事,心中有对手,这样训练场上就有使不完的劲。他还应该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样的战士上了战场,不论放到哪个战位,都是一个能打仗的精兵。

(《解放军报》2016年06月21日 09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