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校门进营门,找准军营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国顺 罗正然 刘李汤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09-08 06:18

找准军营生活的“打开方式”

■葛羽哲

前几天,和一位营教导员聊天,听他讲起在新兵连的“糗事”:初到军营,为了和老兵套近乎,见第一面就叫“大哥”,四处打听连队有没有老乡。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多年了,但每每回想及此,这名教导员仍唏嘘不已:当初如果能有人提前讲讲部队的规矩,也不至于会出这个洋相。

青年走出校门踏进营门,从崇尚个性到适应集体,从放任无束到遵规守纪,开启的是一段崭新的生活模式,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

如何让新兵迈进军营后少些“水土不服”,防止出现“起步熄火”等问题?笔者以为,帮助预征青年找到军营生活的“打开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拉近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连心桥梁,是纪律挺在前、起步就立规的有效途径,也是减少思想退兵、缩短适应周期的实际举措。

比如,去军营参观、观看军事课目演示、与现役官兵面对面交流等等,让他们提前了解部队的条令条例,让其进入立起兵样子的预设情境;懂得荧屏上胜战尖兵那身所向披靡的硬功夫,是千磨万击摔打锤炼出来的;明白走在铿锵方阵接受检阅的自豪荣耀,是平时一点一滴严抠细训经久积累而成的,让准新兵们既有对梦想的憧憬,又有为梦想吃苦淌汗的思想准备。

只是,帮助准新兵找到“打开方式”,并不是“一键启动”那么简单。作为兵役机关,必须要站在对强军目标负责、夯实部队战斗力基石的认识高度,紧紧扣住在社会剧烈变革、经济迅猛发展、信息裂变传播的环境下长大的准新兵行为、兴趣特点,舍得下“洪荒之力”,把准新兵入伍前教育作为征兵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准新兵离乡前家乡父老的馈赠厚礼,精心设置教育内容,抓实每个教育环节,才能帮助他们走好军旅人生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解放军报》2016年09月08日 09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