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平型关:战争的残酷应当永远被铭记

来源:新华社作者:乌梦达、王菲菲、缪异星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8-14 16:26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铿锵昂扬的八路军军歌中提到的,就是名震中外的平型关大捷。70多年前,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在平型关重创日军。

70多年后,记者再度踏上这片沾染了鲜血、象征着抵抗外侮的土地,曾经枪炮震天的沟底,如今绿树苍翠,一丛丛野玫瑰散发着淡淡芬芳。

回忆

当年,住在山西省平型关附近的小寨村村民孙江只有4岁,听村里老人讲过无数次的平型关大捷,如今成了他最爱讲的故事。

“那天早晨天刚下过雨,山上特别滑。日本鬼子的部队从蔡家峪进入了乔沟,但八路军早就埋伏在乔沟两侧。待敌人进入谷底,八路军就发起了进攻。敌人穿着牛皮靴子爬不上来,被八路军全歼在山沟里。”孙江老人的故事讲得大快人心。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各团居高临下,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将进入平型关沟底公路埋伏圈的日军全部歼灭,歼敌千余人,取得了中国军队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81岁的白崖台村村民曾世荣的父亲曾槐,是平型关为八路军带路的向导之一,他回忆,父亲当时给一个首长带路,那个首长骑着一匹马,带着4个警卫,后来根据相关资料推测,这位首长正是115师的副师长聂荣臻。

“父亲说,战斗打到激烈处,他也偷看了几眼,八路军非常勇猛,拿着大刀和鬼子拼杀。”曾世荣说,父亲每次讲到此处都非常激动。

83岁的小寨村村民李世彩的哥哥李挺槐也是其中一位向导,他和记者一起走在当年日军被伏击的路上。他回忆,哥哥告诉他,打完仗后,八路军的战士需要补给,小寨村的村民还给八路军煮了一大锅土豆。

惨烈

“太惨烈了,不能忘。”已经在平型关战役纪念馆当了7年讲解员的孟维峰表示,现在过了这么多年,很多参战的老战士、亲历者已经逝去,但历史决不能被遗忘,更不能被任意戏谑。

“现在动不动出现石头打飞机、手撕鬼子、弹弓打鬼子的情节,把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日拍成了狗血的武侠和言情剧,太荒唐了。”他说。

尽管取得大捷,毙敌1000余人,但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也伤亡600多人。战后统计,战前有3个排、140人的5连,连3个炊事员都算上,只剩下40人。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惨烈的场景。

孟维峰说,特别想给那些在电视上看到“手撕鬼子”的青年人,讲一个发生在平型关战斗中真实的“手撕鬼子”的故事。

在战后打扫战场中,有这样一幅画面:八路军一位年轻战士,肠子已经流出体外,身后拖出六七米长的一路血迹,他的遗体和一个日本兵纠缠在一起,而手指牢牢插进日本兵的脖子里。这个日本兵是被这位身负重伤、肠子流出体外的战士活活掐死的,打扫战场时,甚至还掰不开他的手。

“那么年轻的战士,我现在都在想,是什么信念在支持他。”孟维峰感慨地说。

铭记

山西省灵丘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赵洪波介绍,有人说,平型关战役的规模在世界战争史上算不上什么,但只有了解敌人的可怕,才知道胜利的可贵。在战前,日军叫嚣“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山西几十万国民党军队连连败退。就在平型关战斗结束后,八路军一个通信员发现一个呻吟的日军伤员,出于人道主义对他进行救助,反被日军一刀捅死,一个副营长背着半死不活的日军准备前往救护队,却被咬掉一只耳朵……

史料记载,如此大规模的伏击战,日军竟无一被俘虏。“对于这样一个残忍而又强大的敌人,低估他们就是在否定我们过去付出的牺牲。”赵洪波说。

就在记者采访当天,遇到了不少自发来参观的游客。其中一位已是第三次来到这里。这位家住繁峙县城的女士,是专门开车带6岁孩子来参观的,“要让孩子了解这段历史,不能忘。”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战争的残酷都应当被铭记,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平型关战役纪念馆的墙上,展示了一封阵亡日军年轻士兵写给母亲的家书:“妈妈,我不想打仗了,哥哥已经死在了战场上……前些天,我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长官下令烧了许多房屋,还打死了许多当地人,他们都是农民,当血溅到我身上的时候,妈妈,我害怕了。我原是为了一种理想,为了日本的光荣而战的,而现在,我想读书,我想回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