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南天门七昼夜,歼灭日本“骷髅队”全军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李东明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8-16 15:59

十七军军长徐庭瑶在南天门前线。

距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已经整整过去了72年。但有关那场战争的记忆,从来没有淡去。

1933年3月5日,侵华日军开始进攻长城要塞古北口,3月12日,古北口陷落,南天门成为最后一道门户。南天门位于古北口西南。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在此修筑南天门,就是在两山间修一个高高窄窄的关口,不过两边没有城墙,以山为墙。日军如果要从古北口沿平古大道攻进北平,首先要经过南天门。

“街亭虽小,关系重大”

■战局不妙的预感使徐庭瑶果断地安排部队到南天门后方的大、小开岭去构筑预备阵地。

南天门及平古大道就在潮河南岸。南天门北近潮河,两山夹峙着这个小山口,山口东侧制高点是421高地。往西,山势迅速拔高,那便是有名的八道楼子。这是中国军队较为理想的防卫阵地,南天门阵地若被突破,日军一日之内就能兵临密云城下。诸葛亮出祁山,失街亭,摆了个“空城计”,抽身而退。17军要是丢了南天门,可没有空城计可唱,只有全军溃退了。

3月12日,一个重要人物到达前线。我们在参加长城抗战的中央军将领合影中,可以看到诸多将领众星捧月似地围着一个人——他是戴安澜的老长官,是杜聿明的老长官,是郑洞国的老长官,这个人就是17军军长徐庭瑶。徐庭瑶赶到密云后,立即给第2师师长黄杰下达命令:加快前进速度,接替第25师防务。

3个小时后,郑洞国与25师顺利接防。此时的战场形势对中国军队十分不利。为此,趁双方对峙的战役间歇,17军加强了战略防御。尚留此地的东北军110师何立中部及107师619团被配置在战线右翼,从头道沟延伸到司马台直到汤河东方高地。左翼则由骑兵第2师担任半城子、白马关一线防御。第2师居中,占领汤河、南天门、八道楼子阵地。

4月上旬,滦东战事吃紧,担任右翼防御的110师及619团被调去赴援,改以17军83师接防。而在第2师的防御正面,原来由郑洞国第4旅担任一线防御,至4月5日,第4旅与第6旅换防。由第6旅担任潮河到八道楼子第一线防御,补充团则置于潮河右岸北台村,右接83师。第4旅则后撤到大、小新开岭一带休整并构筑工事。第6旅旅长罗奇以12团为右翼,占领右起黄土梁(372高地),越南天门,左至425高地左侧鞍部,以11团(欠2连、3连及机枪连)从该地继续向左延伸至八道楼子一线,与左翼师属骑兵连、别动大队相接。旅部与11团1营主力驻大新开岭。同日,在第2师右翼,83师也接防完毕。第2师利用战斗间歇大力构筑阵地,为便于炮兵运动还抢修了道路。第2师防御正面5公里,中段以421高地为据点,以此为中心作纵深配备。除了步兵,中央军还有2个炮兵团。

中央军忙着调兵遣将,加强防御,日军也没闲着。日军第8师团16旅团自3月12日攻取古北口后,便转入防御。日军的部署是以平古大道为界,17联队担任左翼,担负大道东侧至将军楼一带长城沿线的防御,兵力较强的32联队则位于右翼,担负大道西侧直达八道楼子对面的卧虎山一带防御。炮兵阵地则设置在古北口河西镇北及古北口北关一带。但在4月18日准备进攻时,第8师团调整了部署,将17联队大部也调到了潮河右岸,右接32联队。师团指挥部及旅团指挥部均设在潮河关东北侧的361.1高地。从那里南望,就是南天门。

4月中旬,日军开始炮击南天门阵地。战局不妙的预感使徐庭瑶果断地安排部队到南天门后方的大、小开岭去构筑预备阵地。预备阵地前后共筑6道,就是这6道阵地,后来成为17军在战局不利时的重要依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