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灭“骷髅队”
■时隔不过一个月,“骷髅队”又上了日本报纸,不过主题不再是“第一番占领”,而是“骷髅队遗骨归”。
4月21日、22日,中、日军队两天大血拼,枪管赤热,刺刀滴血,默默无闻的南天门在血战中载入史册。
此时,第2师与日军第16旅团呈犬牙交错之势。整条战线自421高地以东,仍然在第2师掌控之中,但日军17联队第1大队已经在潮河西南岸长城脚下占领部分阵地。左翼八道楼子失守后,日军32联队第3大队深入第2师左侧背,与其形成对峙之势。鉴于中国军队英勇顽强,日军又将留置在承德的17联队第9中队及31联队第10中队等部运抵古北口,用于对南天门北600米高地的攻击。
4月23日,战斗进入第3天。日军依托八道楼子高地,集中重炮,与轰炸机一起,对中央阵地进行地毯式轮番轰击,其炮火之猛烈,几乎将阵地覆盖。
但日军的美梦却没有变成现实。经过反复打造,环绕高地构筑的纵深工事虽不能说无坚不摧,但在重炮打击之下,一道道工事,炸了一道还有一道,岿然不动。
无奈之下,日军变招了,改用迂回侧击,在正面对中央阵地强攻的同时,派出迂回部队,从南天门西北角的龙潭沟出发,夺取小桃园,然后对中央阵地的中国守军形成包抄。
这时,郑洞国后撤小桃园的高明之处就显露出来了。假如他还是在攻击八道楼子上,不仅损兵折将,连保卫小桃园的力量都没有了。所以,郑洞国后撤小桃园之举,堪称挽救全局的绝妙好棋。
得知日军忽然在龙潭沟出现,前方总指挥徐庭瑶大吃一惊,命令附近归他节制的黄显声骑兵师出击,因为他们的马快,可以在第一时间堵住缺口。然而黄显声的部队打游击还可以,一旦进入正规战,就很难与日军主力部队抗衡,所以还是让日军突了进来。
千钧一发之际,早已集结于此的郑洞国部何大熙团中流砥柱作用突显,成功地固守住了小桃园。日军始终不得其门而入,“骷髅队”队长池上秀雄少尉也毙命于此。
这里,我们就要说说这个池上少尉了。1933年5月,一本名为《占领万里长城》的写真集在日本上市,其中有一小队日军站在古北口街头,扯着一面日本旗,旗中的红圈上画着一具骷髅。这支被称为“骷髅队”的日军小队隶属于第8师团32联队,队长池上秀雄。1933年3月上旬,日军攻入古北口,“骷髅队”被吹嘘为第一支突破古北口关的日军小队,大幅彩色照片在画报上大为风光。时隔不过一个月,“骷髅队”又上了日本报纸,不过主题不再是“第一番占领”,而是“骷髅队遗骨归”。日本媒体用“全灭”来描述“骷髅队”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