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心病”的“孤例”战舰驶向何方
获得实战检验,进一步确立了俄罗斯海军批量建造“暴徒M”的信心。今年4月,第10艘“暴徒M”开工建造,命名为“冰雹”号。在俄罗斯海军大型舰艇普遍老旧落后的情况下,预计“暴徒M”的总数将超过20艘,成为俄罗斯今后近海舰队的主力舰艇。
不仅如此,2017年7月下水的俄罗斯新一代轻型护卫舰项目22800型首舰“飓风”号在总体设计和动力系统上,也很大程度参考了“暴徒M”。这艘800吨级的小型舰也装备了一套8单元垂发系统。
那么,以舰载巡航导弹作为卖点的“暴徒”系列会在国际军贸市场获得良好的出口成绩吗?
当今一些国家对多功能小型水面舰艇十分青睐,比如荷兰“西格玛”系列、法国“追风”系列等多功能轻型护卫舰都在国际市场热销。它们的优势在于性价比高,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不需投入巨资就能够担负起本国海军的“主力”任务。这类多功能小型护卫舰的共同特点是船电自动化水平较高,操作便利,并且具备一定的防空能力。
相比较而言,“暴徒M”则十分“孤立”,是个“特例”。远程巡航导弹所带来的“战略威慑”使“暴徒M”充斥着俄罗斯海军近乎偏执的“进攻”需求,表达了俄罗斯在当今“窘迫”环境下寻找最好出路的设计理念。如此的“敏感”武器如果装备到某些周边环境紧张的国家中,将使其军事威慑力获得跨越式的提升,打破原有的平衡。这是国际社会所不愿意见到的。如果“暴徒M”将原有的巡航导弹系统换装为防空导弹系统,势必需要再加装更高性能的雷达加以配合。这样一来就会进一步增大舰艇排水量,导致成本上升,亦难以与现有的国际产品形成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北约对俄罗斯实行技术装备禁运制裁,停止对俄罗斯供应柴油机和燃气轮机。这导致俄罗斯造船厂的多型舰艇无法及时获得动力装置,俄方只能使用替代品,重新在国内外寻找供应商。不补上舰艇配套动力的短板,在很长时间内,“暴徒”系列的“心脏”仍将笼罩在阴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