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及黄埔军服,不得不说中山服。从1924年黄埔建军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的这二十余年内,中国军服大体是以中山服为基础,再加以每个时代的特有元素设计而成。

在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站在孙中山(左三)身旁的蒋中正(左二)穿着新式黄埔制服。
1912年,清朝灭亡,民国新成,但时局却愈发混乱。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分裂,军阀连年混战。在这大割据的时代,中国各地部队不仅装备混乱,制服也是五花八门。北洋政府多以仿日式军服为主,但各地军阀的部队却是日式、德式、苏式、英式应有尽有,参差不齐。
在1924年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老照片上,蒋中正身着黄埔新式军服,而台下几位军人却还穿着北洋时期的竖挂军衔的日式制服,只是他们的帽徽不是北洋军的“五色徽”,而是“青天白日徽”。
在制服与时局同样混乱的民国年间,“黄埔建军”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军服趋于统一的起点。
1924 年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聘请苏联顾问,并仿照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制度,训练武装干部。国民革命军也随着黄埔军校的建立而诞生。国民革命军的第一套军服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属于国民革命军的第一套标准制服;其次,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产物,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其三,它在款式风格上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