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的人民军队,不是你在影视剧里看见的那个样

来源:观察者网作者:林克济责任编辑:胡雪珂
2017-11-13 16:43

除了佩戴红领章,抗日军政大学的教职员工和学员,都佩戴过平行四边形的“抗大”领章。山西抗敌决死纵队佩戴过圆形领章。反映这些单位的影视剧也有不少,但都没有反映出抗大领章——例如电影《黄克功案件》,片中的抗大教职员工和学员,没有一个佩戴抗大领章,也没有人佩戴青天白日帽徽。

配饰上第二个和影视剧里不太一样的地方是胸章。国民党正规军一律佩戴胸章,胸章上书写有军阶(军衔)、姓名、职务、部别。胸章是一块布,在物质条件较好的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佩戴胸章的。流传下来的照片里,曾经有过八路军佩戴胸展的实际照片。也有流传下来的实物照片。很多部队在缝制胸章的时候,拆开衣兜上盖,把胸章缝在衣兜上盖里,只漏出一点。如此佩戴胸章的目的,猜测是为了避免战时军服磨损而使胸章信息丢失,防止牺牲后无法通过胸章识别烈士姓名。

图13,许世友

许世友在抗大时期的留影,帽徽看不清,但是左领章上的“大”字清晰可见,右领章上是一个“抗”字。

图14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政委董天知遗照,可见圆形领章。

猜测采用圆形领章,是因为当时国民党军军校均佩戴圆形领章,决死队有“青年军”的特色,故佩戴圆形领章。董天知政委还佩戴了胸章,采用“缝一半”的方式进行佩戴。

图15,张八路军军医照片。

这是白求恩大夫拍摄的一张八路军军医的照片,图右这名军医叫林金亮,佩戴有胸章和臂章。不过他穿的应该是一件白大褂,而不是军服,胸章和臂章是简单用别针别在了白大褂上。

图16

美国军官埃文思·卡尔逊1938年在河北阜平敌后根据地考察时候的照片,可见台下的八路军部队在佩戴臂章的同时也佩戴着胸章。

图17,驻武汉办事处一名八路军士兵的胸章。

图18,贺龙佩戴过的胸章,可见红色边框,是将官专用。

但是这枚胸章上没有书写军阶(军衔),不知为何。可能与八路军的军阶均没有得到国民政府正规铨叙有关,也有可能是贺龙本人不屑于写。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