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凉爽天气让人心旷神怡,但对部分人而言,秋季却是过敏性鼻炎高发期。频繁打喷嚏、流清水涕、鼻痒鼻塞,甚至眼痒、嗅觉减退,不仅干扰工作休息,长期忽视还可能诱发哮喘、鼻窦炎。这类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虽不致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面结合案例科普防治知识。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免疫系统对花粉、尘螨等无害物质的“过度防御”。过敏原刺激后,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引发典型症状。28岁的李女士每年9-10月都受困扰:晨起连打喷嚏、清涕不止,严重时需张口呼吸。她误当“秋季感冒”服药无效,就医后确诊对豚草、蒿属花粉过敏,经避开花粉高峰、用鼻用糖皮质激素,一周内症状缓解。
确诊需结合症状、病史与专业检查,避免混淆感冒、鼻窦炎:一是问诊,了解症状发作时间、诱因及家族过敏史;二是鼻内镜检查,观察到鼻黏膜苍白水肿、清水样分泌物可辅助判断;三是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快速锁定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适合皮肤敏感者。6岁童童频繁揉鼻、打鼾,家长误判“反复感冒”,就医后发现其卧室地毯、毛绒玩具多,检测确诊尘螨过敏,经移除过敏原、短期用药,两周症状改善。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最经济的防治手段:花粉季关注浓度预报,高峰时段少外出,外出戴口罩和防风镜,回家后洗脸、洗鼻、换衣;每周用55℃以上热水烫洗衣物,用防螨床品,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减少尘螨滋生;还需防控霉菌,修复漏水,保持厨卫干燥,远离宠物过敏原及刺激性气味。
治疗遵循“阶梯化、个体化”原则:鼻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线药,可长期控制炎症;抗组胺药起效快,能缓解鼻痒喷嚏;生理盐水洗鼻适合所有患者;抗白三烯药适合合并哮喘者,鼻用减充血剂短期用不可超7天。
过敏性鼻炎虽易复发,但“精准诊断+预防+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目前无“根治”方法,勿信偏方或滥用药物,症状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及时就医。主动防护、科学应对,才能让鼻子远离烦恼,畅享秋日清新。
(作者:张思远、吴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