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空军>>正文

雷霆玫瑰 劲舞蓝天:歼击机女飞的“极限”之旅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齐冰昕2015-04-24 09:06

身体素质的“鸿沟”

所谓极限飞行,就是把飞机性能飞到极限。身体状态超越极限,才能创造出这种震撼的美。

表演队队长曹振忠说,客观来看,女性的上肢肌肉力量较弱,战斗机在高速飞行时,女性操纵某些装置会有困难;她们的呼吸肌、颈部肌肉力量较小,在加压呼吸及过载、弹射救生时,女性自身呼吸和对颈椎的保护较差;飞行表演最大载荷将近9个G,强度极高。要应对这些身体素质的考验,她们必须接受艰苦而专业的训练。

首先是抗过载。飞行表演为了保证观瞻效果,一般在观众视线能及的狭小空域里进行,并做出集合、开花、俯冲、跃升、盘旋、滚转等特技动作,最大载荷能达到难以想象的9个G。这对很多男性队员来说都算挑战,它要求飞行员精神高度集中,每一块肌肉都紧张起来,抵抗过载时要憋着肚子绷紧呼吸,否则容易出现红视、灰视或黑视,危及飞行安全。

力量训练也必不可少。有的刚投入特技飞行的男飞行员连续多个架次之后手会颤抖,更何况女队员。这种身体素质不是一拳打下去的爆发力,而是耐力。“就像一只手紧握一根臂力棒,既要用力攥着,还要柔和、准确地操纵。”一位飞行员说,“刚开始不管是男飞行员还是女飞行员都有抓杆紧、动作僵的问题”,男队员力量大相对容易适应,女队员必须平时加强力量训练,适应后再练习操纵动作。

因此,强健的体魄是她们必须跨越的门槛。为达到苛刻的身体素质要求,女飞行员们几乎每天都要做50米、100米、800米、3000米全速跑、变速跑等转换练习和器械体能训练。为了强化臂力,她们打网球、练哑铃、握臂力棒;为练习下肢力量,每次打篮球,她们都要蹲着绕篮球场快速走,一次就是4圈。

在航医的帮助下,女飞行员陶佳莉给自己制订了一整套训练计划,除了自己练习,她还主动按照男队员的标准进行篮球训练,从刚开始只能打半场、到打全场,从两分中投、到三分远投,每次训练结束,男队员都在休息了,她还要练习投100次三分球。这样坚持不懈的练习锻炼,让她的体力、耐力和臂力都有很大提高。

胜利之花需要汗水来浇灌。姑娘们在挑战面前,变压力为动力,勇于向身体极限挑战,个个主动要求增加体能训练强度,每个人都制订了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挤时间攻弱项。女航医胡丽竹说,理论改装阶段,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能看到她们坚持仰卧起坐、举哑铃、握臂力器等训练的身影,有时为了保证休息质量,必须提醒她们关灯休息。经过这种针对性的训练,姑娘们逐渐强壮了起来,从身体上适应了特技飞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