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勤务学院

来源:空军勤务学院责任编辑:全云
2015-08-06 17:47
  空军勤务学院是一所集指挥、管理、技术于一体,涵盖军事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军事院校,坐落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北依九里山古战场,南临陇海铁路和黄河故道,占地约1300余亩,素有徐州市“北花园”美誉。

1954年8月,中央军委颁发了成立“空军后方勤务学校”的命令,同年10月,学院在山西省太原市组建。1958年5月,学院奉命迁入现址--徐州市。期间,经历一次转隶,五次更名。2011年7月,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学院更名为“空军勤务学院”。

伴随着人民空军的成长壮大,学院走过了从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到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58年不平凡历程。58年来,学院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总部、空军办学指导方针,积极探索新时期办学治校特点规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学院全面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发展。以“打得赢、不变质”为根本目标,以“保方向、出人才”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牢牢把握学院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建院58年来,共为部队培养8万余名政治合格人才,涌现出了杨梓云、陶宏、谢博闻等在全军和空军有重大影响的英模人物和先进典型。着眼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特点规律,不断创新模式机制,积淀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三立一献身”(立德做人、立志成才、立业建功,献身空军后勤和保障事业)教育和“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全时空”文化育人、“递进式”心理服务、“多元量化”职称评审和“积分制”名师评选等五项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机制,其中,“多元量化”职称评审机制受到总政李继耐主任的充分肯定。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培养人、塑造人、激励人,探索形成了体现空军特色、突出军校特点、彰显军人特质的英雄文化育人模式,构建了包括英雄文化理念、英雄精神内涵、英雄行为规范、英雄品格特征以及英雄教育仪式、英雄文化主题歌曲、英雄励志口号等“七位一体”的英雄文化育体系,为造就打赢未来战争的优秀军事人才注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

——办学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坚持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紧跟作战保障发展,紧贴部队建设需求,建立了以军事学为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航空兵飞行保障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了教育思想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转变,培训层次由中专、大专为主向本科、研究生、任职培训并重的转变,人才培养由注重提高学历向强化军事应用的转变。积极推行学历教育向任职培训转型建设,深化教育训练“六化”模式创新实践,探索形成教学训练与作战保障对接、院校与部队共育人才的训练模式。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逐步形成了“作战牵引、信息主导、人才兴院、文化育人、精细化管理和特色发展”的基本思路;积淀了“战场牵引课堂”的办学理念、“强化特色、安全和谐”的发展理念、“能力为本、彰显个性”的教学理念、“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自主开放、精细严格”的管理理念、“集约优化、精细节俭”的保障理念以及英雄文化育人理念;凝练了紧贴航空兵作战保障需求,突出任职教育,统筹学历教育、研究生和士官教育,培养“军、政、文”兼优、“指、技、管”融合的高素质新型空军作战勤务保障人才的人才培养新理念;确立了“把学院建设成为航空勤务特色鲜明,教学、科研、服务部队核心能力突出,军内外知名的任职教育专业院校,成为航空兵作战保障领域的‘一个基地’,即立足空军、面向全军的航空兵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基地,‘三个中心’,即空军现代勤务理论研究中心、空军新武器保障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航空兵作战保障模拟实验中心”的发展定位;提出了转型建设中的“四个融合”,即学院与地方融合、学院与部队融合、学院与机关融合、学科内部融合;形成了“使命、本领、荣誉”的院训,“敬业、奉献”的教风和“砺志、精武”的学风。后方专业勤务等3个学科专业被总部批准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学科专业,现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14个。2007年,学院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学单位,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坚持以作战牵引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取得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学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231项,全军后勤学术研究成果奖10项,空军军事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511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4项。获军队级教学成果奖13项,全军优秀军事案例7项,全军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教员参加全国、全军各类教学竞赛获奖23项,学员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953项。4门课程被评为军队优质课程,其中《航材供应学》被评为国家优质课程。2011年,学院被评为“十一五”全军后勤科研管理和装备管理双先进单位。实施人才四大战略工程(多方引才工程、事业育才工程、制度励才工程、环境聚才工程),教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占77.4%、教学管理干部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占98.4%,现拥有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3人、空军级专家5人、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56人、高职教员178人,建立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教员为主体的骨干队伍。

——教学环境条件不断完善。大力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航空机载弹药”等5个虚拟实验室、19个模拟训练系统,100个多媒体教室、19个教学实习基地以及后勤装备综合训练中心、学术报告厅、军人心理行为训练场、塑胶运动场、400米障碍训练场等一大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教学训练场所。完成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建设120门网络课程、60个数据库,数字信息资源达到55TB,提高了教学信息化水平。“战时场务保障研究中心”等24个“2110工程”二期建设顺利通过总部验收,航空油料工程实验室被评为军队重点实验室。扎实推进后勤保障模式改革,加大资金管控力度,推行预算经费供应卡管理模式和公务卡支付结算办法,经费保障效益明显提高。深化饮食保障、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用工制度等改革,后勤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施暖心工程,积极改善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环境。近年来,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军“绿色营区”和“文明卫生军营”、军队物资采购改革先进单位和房改与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走过昨天,岁月留下了攀登的足迹;走过今天,青春激荡出无悔的风采;走向明天,胸怀使命再创新的辉煌。院党委将在空军、空后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锐意改革,把学院建设成为适应空军战略转型、新质保障力量建设要求,航空勤务特色鲜明,教学、科研、服务部队核心能力突出,军内外知名的任职教育院校,为加速推进学院转型建设,培养军政兼优的空军作战保障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