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阎老肃

来源:“解放军生活”微信公众号作者:祁振欣责任编辑:刘航
2016-02-15 19:36

《江姐》创作伊始,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就提出了八个字:精雕细做,打造精品。他找到阎肃说,在莫斯科看歌剧《卡门》,主题歌非常好,《江姐》是不是也可以写一个?阎肃说,我这儿有首歌,是一个朋友约我写的,叫《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挡不住,一片丹心向阳开……”阎肃还没念完,稿就被羊鸣、姜春阳、金砂三人抢走了,后来阎肃拿给刘亚楼,当时拍板,就是它了!

优美动听、感情深沉、形象鲜明的《红梅赞》奔泻而出,经过试唱、加工、再试唱、再加工,几个回合后,终于定稿。这首英雄赞歌,不仅成为了江姐的化身,也为歌剧《江姐》的很多唱段提供了音乐动机,熟悉这部歌剧的人都会发现,很多唱段的起始,都与《红梅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定稿不久,空政文工团原驻地——灯市口同福夹道大院里,演员唱、孩子唱,连食堂的大师傅也边和面边唱‘红岩上红梅开’,我们心里就有了底,这首歌肯定能流行!”

1964年9月,歌剧《江姐》在北京中国儿童剧场首次公演,从那时起到1965年10月,《江姐》为部队、党政机关、工厂、学校、及各地公演共257场,仅在北京连续演出26场,在上海演出43场,在深圳演出8场。在深圳演出期间,8000多香港观众专程前往深圳观看,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和《新晚报》也刊登了很多文章和图片评价这个歌剧。观看过《江姐》,毛主席深为感动,亲切会见了阎肃,还赠送给他一套《毛泽东选集》。武汉有7个剧种11个剧团学习或移植了歌剧《江姐》进行演出,上海有6个剧团同城演出,32个剧团在空政文工团在上海演出期间前来取经。1977年空政文工团重排并公演《江姐》,197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江姐》搬上银幕拍成电影,1984年空政文工团第三次复排《江姐》,1991年第四次复排《江姐》,2007年第五次复排《江姐》,新中国建国60年庆祝活动期间,《江姐》应邀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场场爆满。一部歌剧从创作公演,到五次复排,近半个世纪经久不衰,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江姐》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的奇迹。

1991年,总政组织力量创作大型歌剧《党的女儿》,开始时写了12稿都没有通过,于是阎肃被借调到总政重新改写剧本。由于时间很紧,在总政首长来审查时,全剧六场戏只排练出第一、四、六场,为了使大家能连贯地了解剧情,就在演完第一场后由阎肃给大家讲第二、三场;讲完接着演第四场;然后再由阎肃讲第五场,最后演第六场结束。阎肃说,当时他就像个“说书先生”似的,听得大家都鼓掌叫好。后来等全剧排练好了,领导又来审查,看过之后,对阎肃说:“老阎,那几场后来排出来的,没有你讲得精彩啊。”阎肃开玩笑说:“那是因为我讲的都是精彩的地方,不精彩的没有讲。”

《党的女儿》的产生非常神奇,流水作业,三天一场戏,编剧、导演、作曲,还有当时文化部艺术局的副局长,一起侃戏。侃完戏后阎肃执笔,两天后交给作曲。当时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阎肃一场戏三天,作曲一场戏三天。常规的歌剧创作,文学本起码要搞半年,全部出来后,音乐再搞半年。

该剧的创作过程中,国际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局势风雨飘摇,有人给阎肃吹“耳边风”说,这种时候你写这种戏,将来有什么变故,你们这些人是要倒霉的。于是在创作当中,不论是音乐还是歌词,大家都把这种背景渗透进去。这个戏实际上是写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党最困难的时候,在白色恐怖底下,区委书记都当了叛徒,怎么坚持党的信念和理想,戏里戏外的氛围切合得丝丝入扣。

面对这种创作背景,阎肃政治上非常坚定,对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的合作伙伴,该剧作曲王祖皆说:“他如果没有这种政治热情,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外环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内环境是三天一场戏,他到底是个老人啊,18天要完成,所以没有这个政治热情,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完不成。这是在歌剧创作上的奇迹。”

当时贺敬之、李瑞环都大力赞扬该剧,党的总书记江泽民赞扬:“歌剧《党的女儿》给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只要是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就不可战胜”。

2008年中国歌剧高峰论坛,要搞一个纪念性邮票,把历史上中国的歌剧选取8个,80年的历程精选8部歌剧,阎肃的《江姐》和《党的女儿》都被选中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