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样坚守信仰:遗物竟是3页未写完的讲稿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夏启斌 穆琳 张雷责任编辑:陈婕
2016-06-23 16:41

生命之火点燃信仰——

“岗位可以退休,党员没有‘二线’!”

1999年10月,杨春晖、袁升科在某部通信站作完报告后给官兵签名。

什么是共产党员?党的事业究竟是什么样的事业?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很多官兵开始思索这个深奥而又简单的问题。

这个问题,报告团成员早已用行动书写出答案:共产党员,就要终身为党工作,献身共产主义事业。

这不是一句口号,更非一时冲动。1986年10月,10名在当年大裁军中“下马”的老干部、老党员重新“上马”,组建“老战士报告团”。他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工作岗位可以退休,当干部可以退居‘二线’,党员却永远没有‘二线’。虽然职务没有了,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还在,人生的追求还在。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要为党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一工作就是30年,报告团成员换了好几茬,但为党发声、传播党的思想理论这个主业从未改变。有人说他们是发挥余热,他们却说自己是信仰的火种。新形势下,不论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还是做合格党员,都需要信仰火种的点燃。

一次报告时,毛兰成问台下1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为什么入党,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做一个好人,有的说成长进步的需要,有的说为了找个好工作,竟很少提及为人民服务,这让经受过战火洗礼的毛兰成有些想不通。

“为人民服务?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在空喊口号?”“有些不合时宜?”“共产主义?觉得离自己有点远!”……一番交流得到了真实答案,却引起了报告团成员的反思:为什么建党之初仅有几十人,能冒着生命危险走上街头宣讲共产主义?如今,有几千万党员,却很少提共产主义、为人民服务了?

一名合格党员,首先入党动机要合格。于是,一段段报告团成员艰难而曲折的入党经历走进课堂。老干部程远在国民党官员家中成长,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他放弃优越生活辗转到延安,历经多次调查和考验,被关押释放后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入党,动机坚定而纯洁。副团长毛兰成至今保留着当年入党前后的日记,那时他因家庭问题,入党历经挫折,但对党的追求却执着而坚定。

“不学不用党的理论,怎能信党爱党跟党走?”信仰的力量让这些老党员,如满上发条的马车,冲锋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有11人参加过战争,5人身负重伤。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让党的创新理论早已深深融入他们的血脉,由内而发的语言,在真情的浸润下,往往直指人心。理论一经他们讲解,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枯燥文字,而是能够激发震撼人心灵的力量。

信仰,因坚守而升华。坚守信仰不仅是个思想过程,更是个实践历程。报告团的每个人,都在用生命坚守和书写着信仰。

88岁的老战士杨春晖在授课辅导前因病住院,但躺在病床上的他始终挂念着讲课的事,趁家人和医生不在,偷偷撰写讲稿直至离世。老伴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的病号服上衣口袋鼓鼓的,掏出一看,竟是3页未写完的讲稿……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84岁的老战士解生云,心脏装着起搏器、搭着三个支架,腿上打着钢板,每次外出作报告随身携带胰岛素。一次出门不慎滑倒,左臂粉碎性骨折,但休养3天后就打着绷带赶到部队,坚持作完2个多小时的报告。他说:“只要还能站起来,就要讲下去,哪怕是倒了,也要倒在讲台上!”

“生前当标兵,死后作标本。”老团长张绪临终前,他把遗嘱“遗体火化洒江城”改为“遗体捐医供科研”,实现了17岁入党时“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誓言。老战士程远不仅捐献了遗体,还在自己的右臂挂上“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程远”的不锈钢牌。

“第一次觉得共产主义、共产党员离自己如此亲近,而又震撼人心。”时至今日,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孙超和曾在同济医学院实习的医生曾子建对报告团印象深刻,他们感慨:“老前辈是用生命,为我们作了人生中最壮丽的最后一场报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