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沈阳警备区联合市教育局在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共同组织“铭记伟大胜利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8位平均年龄96岁的抗战老兵与青年官兵、文职人员、中小学师生代表齐聚于此,展开对话交流。
学生代表为抗战老兵佩戴红领巾。李禹墨 摄
“紧急情形下,几名共产党员秘密碰头,就算豁出命,也要保护好乡亲们。”当讲到1942年日伪军“扫荡”的经历,95岁的抗战老兵程茂友激动地双手紧握拐杖,往地上戳了几下。
“我们是共产党员,必须时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了胜利勇敢冲锋,就算是‘挂彩’了,也要做到轻伤不下火线!”一次伏击战斗中,两块弹片直插孟昭身腰部,为了不影响作战计划,他硬是紧咬牙关一声未出,直至战斗结束。
抗战老兵程茂友深情讲述抗战故事。刘银星 摄
“战友情,就是饿了三天肚子,当老百姓送来一兜窝窝头时,大家都不舍得吃,要留给伤病员。”每当回忆起那段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岁月,95岁的抗战老兵杨振国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引领着前进的方向;一位老兵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让人们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洗涤心灵。年轻的官兵和学子们,聆听老兵的深情讲述,倍受触动。
“如果说共产党员有什么‘特权’?那就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为了信仰、为了人民,共产党员可以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沈阳警备区干事王飞郑重在留言簿上写下心语。
活动间隙,几名小学生围在抗联老兵杨化烽的身边,聆听军功章背后的故事。徐艺洋 摄
“老爷爷,您头上这块伤疤是参加战斗时留下的吗?”小学生荣泽阳指着抗战老兵宋英头上一块光秃秃的疤痕,好奇地问道。
“这是我参加八路军后,第一次对日作战时,敌人给爷爷留下的‘勋章’。”宋英微笑着回答。
老兵们集体敬礼合影。徐艺洋 摄
“再见了,老战友,如果有机会,我们再相聚……”活动接近尾声,老兵们互敬军礼,依依惜别。
夕阳中,老兵的背影依然挺拔,胸前叮当作响的军功章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