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河南省南阳市举办“老兵永远跟党走”主题摄影展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张 玲 张宏果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5-11-14 14:42:16

河南省南阳市举办“老兵永远跟党走”主题摄影展——

“我们若记得,他们便无悔”

■张 玲 张宏果

10月29日,在摄影展开幕仪式现场,4名老兵手捧获赠的肖像照合影。张宏果摄

马秀华为观众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张 玲摄

“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将士穿着单薄的衣服趴在雪地里,饿了就抓把炒面拌着雪充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坚守阵地,绝不让敌人前进一步!”11月上旬,河南省南阳市文化馆内人头攒动。“老兵永远跟党走”主题摄影展上,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王爽站在抗美援朝老兵秦治国的肖像照前,向观众讲述老兵的战斗经历。

这场主题摄影展由南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文化馆等单位联合举办,集中展出71岁老党员、摄影师马秀华拍摄的百余张老兵照片。

“我们若记得,他们便无悔。”谈及拍摄照片的初衷,马秀华望着3年来的作品,动情地说。马秀华是土生土长的南阳人,退休前一直从事宣传工作。退休后,他拿起相机开始拍摄家乡风景,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当地参战老兵,经常被老兵的故事打动。前些年,熟悉的几位老兵相继去世,深深触动了马秀华。“这些老兵等不起,我想趁自己还有精力,为他们做些事情。”就这样,马秀华重拾老本行,将镜头、笔触聚焦老兵群体。

2022年以来,马秀华踏遍南阳的山山水水,拍摄过程的艰辛远超想象,有时需要徒步数公里,才能到达居住山区的老兵家中。有的老兵年事已高,记忆模糊,难以清晰回忆起当年的战斗细节,他就坐在老人身边,耐心倾听,从老人的只言片语中收集珍贵的历史细节。还有的老兵身体孱弱,无法长时间配合拍摄,他就调整方案,多次上门拍摄。3年间,马秀华累计寻访121位老兵,拍摄照片6400余张,撰写采访笔记6万余字,录制口述历史视频80余条。

“记录只是第一步,将这些宝贵的历史记忆传播出去,才能让老兵的故事永远鲜活。”今年上半年,在一次老兵故事宣讲活动中,马秀华提出了举办主题摄影展的想法,得到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支持。随后,他们积极联系市文化馆、市摄影家协会等单位,共同筹划展览事宜。各方就选址、设计、讲解员培训等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精心策划。经过近3个月的筹备,10月29日,主题摄影展在市文化馆正式开幕。

笔者在活动现场看到,1100平方米的展厅内,共展出摄影作品106幅,既有老兵们身着军装、英姿勃发的珍贵瞬间,也有他们晚年生活的日常写照。展区设有6个区域,每个区域都配备讲解员,通过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老兵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和“以生命赴使命”的责任担当。

“当年打仗的时候,我们抱着必死的决心,没想过能活着走下战场,更没想过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活动还邀请了健在老兵走进展厅,与观众面对面分享红色故事。97岁的老兵王新宗在女儿的搀扶下,缓步走到自己的照片前。老人沙哑的声音中透着自豪,他一边讲述当年在渡江战役中“冒枪林弹雨划船冲锋”的惊心动魄往事,一边动情地叮嘱大家:“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把革命精神传下去。”现场观众神情肃穆,不少人眼眶湿润,无不为老兵的英勇与赤诚动容。

展厅另一角,来自市民兵应急营的35名民兵在抗美援朝老兵张明有的照片前驻足凝视。照片中的张明有身着老军装,胸前挂满军功章,右眼紧闭。一旁的讲解员解释道:“在一次战斗中遭遇敌人投放毒气弹,张老和战友用衣服、毛巾掩住口鼻,继续坚持战斗,右眼受到刺激,导致失明。”

“前辈们在战场上无畏生死、保家卫国,这种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民兵应急营营长田国先坚定地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兵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苦练过硬本领,确保随时能够拉得出、顶得上,让老兵精神照亮我们的前行路。”

感动、崇敬、惊叹……种种情愫在观展人群的心底流淌。“这盛世如您所愿,致敬英雄”“不负韶华,奋勇前行”……参观结束后,南阳市第十三中学学生在留言册上写下真挚感悟。该校校长李会丽感慨:“这是一次生动的国防教育,老兵的烽火往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红色种子。我相信,在雨露浇灌下,这些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聆听老兵故事,感悟家国情怀。连日来,社会各界人士怀着崇敬之情纷纷走进展厅,认真观看展览,深入了解老兵事迹。截至11月10日,展厅共接待参观者近万人次,已成为市民重温峥嵘岁月、接受国防教育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