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人”带出“猛虎连”
“郭兴福生前所在连”连长徐龙祥按战斗力标准抓训练纪事

■引子
1963年12月,叶剑英元帅向军委撰写了建议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报告。毛主席在报告中“一个个都像小老虎”这句话下面重重地划了一道红杠,批示赞道:“这一条我最感兴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半个世纪过去了,“郭兴福生前所在连”官兵是否“虎气”依旧?3月底,记者走进陆军第12集团军某旅装步二连,探访郭兴福“新传人”、连长徐龙祥,看他是如何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带出一个过得硬的“猛虎连”。
自设险难练——
战车贴着头皮“碾”过去
在二连,记者目睹了只有在战争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景——
城市巷战,短兵相接,徐龙祥带领官兵进行装甲车对冲碾压训练,面对迎面而来的装甲车,战士们要快速匍匐穿过只有50厘米高的车底。轮到新兵阮闯时,当巨大的战车径自向自己开过来时,模拟训练中表现上佳的他却突然慌了神,一个转身往边上跑。
“危险!”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驾驶员措手不及,电光火石的瞬间,徐龙祥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把拉住阮闯将其压在身下,战车贴着他俩的头皮“碾”了过去。
匍匐穿过行进中的战车,有人认为二连“自创”的这个课目太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事故,建议徐龙祥放弃。他却不同意:“这个课目,练的就是战士的虎胆,挑战的就是战士的心理极限,只要训练到位就不会出事。”
随后,徐龙祥带着阮闯“开小灶”,使他终于独立完成这个课目考核。在徐龙祥的带动下,二连一人不落,全部完成了“趴车练虎胆”课目训练。
“决不能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训练场上,徐龙祥反复告诫大家:“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就是要把每个课目训实训到位,把每名官兵练成能打胜仗的精兵。”
在二连训练场上,假地雷、塑料铁丝网,全部换成了“真家伙”;防化训练,官兵们钻进密封帐篷里,才发觉并非常用的烟雾,而是催泪瓦斯,防毒面具穿戴不规范的官兵被熏得满脸鼻涕眼泪。
这还不算,实弹投掷训练时,不仅穿插战术背景,还要求官兵一手持枪、一手投弹;坦克超越装甲车射击,炮弹从官兵头上“嗖嗖”飞过,炸起的沙石打在钢盔上咯嘣作响;精度射击,给靶标穿上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迷彩衣”,由固定靶位改为随机出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