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陆军>>正文

新传人带出“猛虎连”:战车贴着头皮“碾”过去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程永亮 戴强 邵明责任编辑:毛志文2014-05-09 08:54

自增课目练——

行进间乘员完成换手

去年8月,旅里组织战术训练考核,徐龙祥指挥战车高速开进时,副旅长孙光涛突然下达“突发情况”:车辆遭“敌”炮火打击,驾驶员重伤,车辆失控。

紧要关头,徐龙祥沉着应对,钻进驾驶舱,迅速固定油门卡尺。与此同时,高射机枪手按照战斗预案进入驾驶舱操纵车辆,军械员接替高射机枪手位置。短短数秒,乘员在行进中完成换手,向“敌”前沿继续发起冲击。

平时多练几手,战时就能更胜一筹。上任之初,着眼应对战时减员,徐龙祥走开多能化训练之路:推行“一专多能、一岗多位、一兵多用”训练,在驾驶、通信、指挥等6个主战专业开展换岗训练,人人能胜任3种以上岗位,每台战车各个乘员间都能在车辆行进间完成换手。

一次与兄弟单位开展挑战赛,二连炊事班班长雷建棱被临机抽点比试装甲车障碍驾驶。让人意外的是,他竟然力克对方“金牌驾驶员”,拔得头筹。

“一人能当多人用,个个都是多面手,‘全军优秀狙击手’雷华也是驾驶能手,‘优秀猎人’覃毅身兼技师……”说起“我的连队我的兵”,徐龙祥颇为自豪。

“从机械化条件下的‘集团作战、攻城略地’向信息化条件下的‘打击要害、瘫痪体系’转变,从‘兵力主战’向‘火力主战’转变,步兵特战化是传统步兵实现跨越转型的有效方式。”徐龙祥抓训练思虑深远。

走步兵特战化训练新路,徐龙祥先行一步,将特种射击、特种爆破、崖壁攀登等特种兵训练课目纳入连队日常训练当中,托举圆木、背扛弹药箱、负重涉水等极限训练课目成为“家常菜”。二连的兵不叫苦反觉喜:“跟着连长搞特战化训练,我们也是特种兵,带劲!”

徐龙祥探索的高强度、满负荷、超极限步兵特战化训练路子,被集团军部队推广应用。旅长周瑞峰向记者介绍,去年集团军组织“特战尖刀连”比武,二连官兵特种射击、多能射击、极限射击发发命中目标,引导打击、夺占要点、长距离武装泅渡仗仗打得精彩,以大幅领先的优势勇夺第一。

自寻对手练——

“小老虎”啃住“硬骨头”

2011年底的一场实兵对抗演习,二连与闻名全军的“硬骨头六连”狭路相逢。六连本以为凭借装备信息化程度高、火力猛的优势,战斗将会是一边倒。

殊不知,难得碰到这么强劲的对手,闻战则喜的徐龙祥岂肯放过这样的练兵良机。他引导官兵熟练操作跳频通信规避干扰,截获对方电台频率,实施电磁反击;利用北斗系统及时引导火力精确打击……“蓝军”如狼似虎,招招凶狠,“红军”层层攻坚,步步惊心,双方战至演习结束也没能分出高下。

“小老虎”啃住“硬骨头”,按理说是个拿得出手的成绩。徐龙祥却顾不上高兴,立即带领官兵认真研讨对抗中的得失,查找出沿用传统步兵战法、单车各自为战等教训,并走进“硬骨头六连”驻训点,在互相点评、共同支招中,二连10余套战法有了“升级版”。

“善于学习对手的部队,才有可能打赢对手。”旅政委陈学斌这样赞许徐龙祥的练兵之道。

紧扣“信息化条件”这个练兵主题,徐龙祥借助旅队“合同战斗实验室”“兵棋推演系统”等信息化练兵平台,精心打造融精品课件、战术战法、模拟对抗、沙盘推演等为一体的连队“教学研讨室”,通过“一图多情、一情多练、一练多法”等手段,提升官兵的信息化素养和指挥谋略能力。

紧抓“重难点问题”这个切入点,徐龙祥利用旅队常年担任南京军区模拟“蓝军”部队的契机,在连队成立“蓝军班”,借助激光交战模拟系统等信息化装备开展常态化对抗训练,针对自身弱项开展群众性攻关,在雨雾条件下射击、超远距离精确射击、车内协同射击等难险课目训练上取得新突破。

阳春三月,又是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实兵演练。二连担负前沿阵地防御作战,班长段康运用电磁频谱分析和北斗系统定位,将“红军”指挥所精确坐标成功锁定,迅速呼唤上级火力实施“斩首”行动。

战幕随着夜幕落下,皓月当空的夜晚,徐龙祥带领全连官兵登上山坡,俯瞰硝烟散尽的演兵场,重复着每天晚点名虎啸般的呐喊:“明天准备打仗……”

《解放军报》(2014年5月9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