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组织把我从学员培养成团长、师长,又送我到陆军指挥学院和国防大学深造,还特意派我到德国留学……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编制体制调整动员大会上,付文化第一个走上讲台,用亲身经历给大家上了一课:“越是涉及个人利益,越能考验一个人是否对党忠诚!”
官兵至今记得,2013年12月6日,机步旅组建大会上,一向刚毅的付文化竟流了泪——当他从军区领导手中接过军旗时,泪水夺眶而出。
“这泪水,既是对老部队撤编的不舍,更是对新部队组建的激动。”付文化告诉记者,那一刻,他对上级党委将他放在旅长岗位有了更深的理解:红军时期,为了革命需要,军长可以去当团长;在建设信息化军队的今天,为了强军兴军,师长当旅长又算得了什么!
“师长坦然当旅长,我们还有啥可说的。”编制体制调整期间,大批干部需要交流,不少人家在驻地,不想去外地,走留矛盾十分突出。原本以为工作不好做,没想到有了付文化的带头作用,问题迎刃而解。
“在班子里,付旅长资历最深、年龄最大、兵龄最长。”旅政委王忠文坦言:编制体制调整前,他任师政治部主任,是师长付文化的部属。刚开始,他心里有顾虑,放不开手脚。没想到,付文化任旅长后,处处维护他的威信,始终摆正自己党委副书记的位置,积极出主意、想办法。
“部队规模小了、人数少了,但挑战更多了、担子更重了。”付文化深深懂得,从摩步师变成机步旅,作战样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官兵的能力素质必须水涨船高。为此,他一边带头钻研相关信息化作战知识,一边派出官兵前往厂家、院校和部队参观见学。一年下来,他不仅个人在军区考核中夺得想定作业第一名,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旅也培养出570多名各类专业骨干,为新装备列装储备了大量人才。
今年春节刚过,付文化又带领机关干部趟着没膝深的积雪,翻山越岭,徒步数十公里勘察地形,谋划修建集各种地形、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训练场。
5月上旬,就在记者采访结束时,恰逢该旅第二批新装备列装。抚摸着新型战车,付文化兴奋不已:“无论党把我放在哪个位置上,我都要尽最大努力,带出一支让党放心、能打胜仗的铁甲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