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集团军某团:13把椅子“陪”了6届班子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记者 周远 通讯员 王飞 于冰责任编辑:张硕
2015-10-03 01:27

13把椅子“陪”了6届班子

——陆军第54集团军某团党委树好形象二三事

在陆军第54集团军某团党委会议室里,13把椅子“送”走了5届班子后,仍在继续“超期服役”。斯是陋室,第6届班子一班人却安之若素。

“团领导常讲,战争年代马背上都能开会,现在桌椅破点不算个事。”对此,突击车营教导员杨红玱有自己的理解:在党委领导心中,官兵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从他口中,记者得知了发生在这个会议室里的一个小插曲——一次谈心交流,杨红玱不留神说“跑”了题。服务中心送的菜不够新鲜,基层文娱设施保障不够……一堆“小事”说出口,杨教导员才意识到不该在这个场合讲,赶紧收了嘴。没想到,团领导却继续追问,现场一一答复,会后分头到基层解决。

“自己坐着旧桌旧椅不在乎,基层官兵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堵住了心。这大概就是团领导经常号召大家做到的‘公仆情怀深厚、不计个人得失’的党性官德。”事后,杨红玱感慨地说。

装步三连指导员刘玉林已在连主官岗位上摸爬滚打了4年,年龄也到了33周岁的正连职“高龄”。年龄大、进步慢的感伤常常萦绕心间,影响了工作干劲。

今年年初,政委赵玉先来团任职,一下子吸引了刘玉林的注意,不为别的,只因为赵政委跟他一样属于职务“高龄”——已经在团政委的岗位上进入第7个年头。

政委的干劲还足吗?不到1个月,刘玉林的问号就拉直了——一次,部队参加重大交通事故救援行动,面对高达百米、近乎垂直的峭壁,赵玉先率先抓住绳索带领战士们奋力往上爬。刘玉林眼圈一红,紧紧地追了上去。

党委领导是风向标,官兵们往往能从一些细节中读出不同含义:5公里长跑训练,战士小彭刚想偷懒歇脚时,政治处主任苏尚国汗流浃背地从他身边跑过去,偷懒的念头随即在小彭的脑中一扫而空。家属来队,当某连陈连长对偶尔从炊事班拿点菜感到无所谓时,却碰到同样家属来队的副团长宋俊生自己到菜市场买米买菜,深受触动的他一回到连队就主动向司务长补交了自己“欠下”的3天菜钱。

官兵们说,团领导就像一本本耐读的“好书”,他们的“扉页”上,总是记录着基层官兵的冷暖。近年来,他们倾心为基层解难帮困,建立起服务基层、关爱官兵的长效机制,解决了野外驻训洗澡难、家属来队住房难、官兵外出交通难等20多个官兵“心中的烦恼”。

(《解放军报》2015年10月03日 02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