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风雪,装甲兵不相信眼泪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侯国荣 朱江伟责任编辑:张硕
2016-02-29 01:18

2

傍晚时分,经过连续3昼夜长途机动,装甲旅官兵兵分3路相继抵达××作战地域。“就地隐蔽构工伪装,人装全部进掩体。”

连日的暴风雪,千里河西走廊已是银装素裹,戈壁滩也像冻透了似的,“根本挖不动”,一镐下去,只留一个白点,这给部队构工伪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人员和车辆在雪地里最容易暴露,虽然隐蔽伪装难度很大,但也要因地制宜,尽可能做到天上难发现,地上看不见啊!”装步一营营长刘波的分析颇有几分道理。怎么办?“一个字,干!”风雪中,装步一营官兵依托冲沟、土堤、土坎等地形地貌,拔锹挥镐,构筑起了坦克、步战车、火炮等多种装备的掩体工事。

“班长,你的手怎么流血了?”在装步三连野战阵地上,班长刘路在构筑掩体入口时,由于用力过猛,左手撕裂,鲜血染红了镐把,战友们心痛地劝他休息,但他根本不听,硬是握着带血镐把完成了阵地构筑任务。

不出一小时,透过望远镜,雪地上刚还密密麻麻散落的黑点,似乎全都钻到了地下一样遁迹雪野,刚才忙碌的场景又恢复到了原先的寂静。

瞬间,数百辆装备和上千官兵消失在茫茫雪域的千沟万壑中,掩体外潜伏的警戒哨兵,人人头盔套上自制的白色罩,背上披上白床单,与地面白雪融为一体。掩体中的铁甲战车也“穿”上雪地伪装衣,使敌人很难辨认。

夜色渐浓,天空飘起了雪花。“严寒条件下作战,吃饱吃好也是战斗力。”旅领导通知各营连,大家昼夜连续战斗,此时正是饥寒交迫,一定要补充热食。听到这个消息,站在一旁的四川籍小战士吴洋笑呵呵地说:“吃了一天的干粮,嘴巴都没有力气咀嚼了。”

“开饭!”红烧肉、木耳肉片、土豆片、清炒豆角,主食米饭、馒头……从机动到安营扎寨整整两天两夜,这可是官兵在硝烟中吃到的第一顿热饭。

“没有埋锅造饭,饭哪来的?”“莫非后方有人支前送饭?”旅保障部部长徐智民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笑而不答。

“为了克服严寒条件影响,炊事分队可是绞尽脑汁想了不少‘高招’。”炊事班把部分热食原料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到了野外加热即可食用,既能满足官兵需要,又能简化热食制作程序,不仅提高了保障效率,也增强了机动保障能力。

“抓紧休息一会,准备战斗!”战斗发起前,装甲旅全体指战员隐蔽在堑壕里养精蓄锐。“地窝子比冰窖都冷!”坦克三营营长贾斌一走进掩体,就被一股寒气呛得直打喷嚏。“迅速检查装备,防止油箱冻爆、水箱冻裂!”贾营长命令各连逐台检查装备,并逐一给战车穿上“保暖衣”。寒夜,疲惫不堪的官兵在漫天飞舞的风雪中进入了梦乡。旅副参谋长赵翔却带着几名侦察兵出发了。“干啥去?”“实施战场侦察!不打无准备之仗!”

严寒条件,陌生地域、恶劣环境,锤炼官兵耐饥饿、耐寒冷和作战的特殊技能,锻造的是一批批能打胜仗的“兵锋尖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