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空导弹射击前置量估算不再凭感觉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罗铁山 唐继光 梁宁责任编辑:张硕
2016-05-31 01:47

3年前,新疆军区某高炮团“导弹射击前置量校对镜”获上级“三小”革新成果大奖。3年后,这项“尘封”的革新成果在全团推广运用。他们以此为鉴着力抓好创新成果转化运用——

创新之花尽早结出战斗力“实果”

“发射!”随着导弹营营长程伟峰一声令下,只见一枚枚导弹拖着长长的火舌直奔空中靶机而去……

这是5月中旬,新疆军区某高炮团组织导弹实弹射击训练中的一个镜头。走下指挥席位的程伟峰说:“这次射击取得总评优秀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导弹射击前置量校对镜’这一革新成果的普及运用。”

提起“导弹射击前置量校对镜”,被官兵誉为“小发明家”的导弹三连上士姜亮亮饶有兴致地讲起了它的研制过程。

3年前,某新型地空导弹装备到连队,在试训过程中,官兵们发现,面对高速飞行的靶标,发射时射手只能凭感觉概略估算确定前置量,导致射击命中率降低。

“针对训练中出现的这一难题,我们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几何原理,准确计算出了不同速度靶标射击中对应的前置量。”姜亮亮说,他们将这一创意成功建模,制作成了“导弹射击前置量校对镜”。射击时,校对镜置于导弹前瞄准具处,射手用刻度一卡就知道该取多少前置量。

由于既方便又实用,在当年原兰州军区开展的“三小”革新成果奖评选中,“导弹射击前置量校对镜”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评二等奖。

“上台领奖令人瞩目,然而领奖过后有关成果转化的问题,却少有人问津。”姜亮亮说,没多久,这项革新成果被“尘封”了起来,直到去年的一次演习。

那次,在导弹营参加的上级“陆空对抗”演习中,由于上阵实射的射手比较多,姜亮亮革新时制作的两个“导弹射击前置量校对镜”,根本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结果出现了两名射手接连脱靶的意外情况。“如果不转化运用,再好的创新之花也难以结出实果!”演习复盘会上,团长胡明反思说。随后,“团党委加强对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的组织领导”“把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工作纳入每月办公会研究落实”“年度预算划拨专项成果推广经费”等一系列举措接连出台实施。

成果已获奖,工作未结束。很快,“导弹射击前置量校对镜”“某型高炮瞄准具维护保养校准检测仪”等一批获奖的创新成果,被批量生产并按编配发部队。

创新成果的推广普及,带来的是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在该团刚刚结束的阶段训练考核中,导弹射击、识图用图等课目,由于运用了创新成果,成绩普遍大幅提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