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队员迅速突破火障线靠什么?新型灭火弹!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睿 刘吉东责任编辑:张硕
2016-06-02 03:02

成果硬不硬,战场说了算

——陆军某基地科研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纪实

■张 睿 刘吉东

为海上登岛扫除火障,为实兵演习增码加压,为空中雷达保驾护航……近年来,陆军某基地紧贴部队需求,大力推动科研创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在该基地,评判一项科研成果硬不硬只有一个标准:让战场说话。

研制某新型灭火弹,便是一项得到战场检验的过硬成果。他们针对大面积油火障碍,首次提出毁伤准则和判断依据,采取静态、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在岸滩、海上反复试验,在一次次无功而返、一次次推倒重来中,他们获得了成功。

前不久,某海域浮渡抢滩战术登陆训练现场,海面、岸滩淹没在浓烟烈火之中。突然,数枚新型灭火弹划过天际、应声爆破,将弥天火障瞬间降伏遏制,陆战队员迅速突破火障线。

“军事科研成果是用来打仗的,不能仅用来发发论文、评评职称。”该基地领导说。

戈壁深处,数枚装载某型雾剂的火箭弹破空飞向红方阵地。落地瞬间,红方官兵笼罩在浓厚烟幕下,蓝方乘机出击……这是该基地在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实兵对抗演习中应用新研制成果的一幕。

随着实战化训练的大力推进,部队对训练器材的要求更严,不少官兵反映:过去核生化防护训练只放些烟幕,穿不穿防毒服都可轻松过关,训练效果不佳。为推动部队训练向实战化聚焦,基地按照合同战术训练要求,成功研制系列模拟弹药,构设出逼真场景。

“科研课题从部队中来,科研成果到部队中去。”近年来,他们坚持科研立项听部队需求、科研试验让部队参与、科研成果到部队检验,推动科研工作与实战紧密结合。

前两年,一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但长期束之高阁,对战斗力增长贡献率低。基地领导对此忧心如焚:不能让科研成果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必须唤醒它们,把它们应用到战场上去!

他们到处走访部队,为科研成果寻找“婆家”。正巧,某研究所在研制某型雷达时遇到难题,急需帮助。该基地想方设法建立转化平台,将一项实验产品应用于该型雷达,一举解决了这个研究所的燃眉之急。

对此,该基地领导高兴地说:“科研成果的应用是对科技干部最好的奖赏,看到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我们也有满满的获得感。”

(《解放军报》2016年06月02日 08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