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选取,别再惦记“机动指标”了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武元晋 何孝林 马珺责任编辑:张硕
2017-09-03 03:09

风起于青萍之末。沙场阅兵的铁甲铮鸣犹在耳畔,新一轮士官选取帷幕已然拉开。这是“脖子以下”改革启动后,部队面临的第一次士官选取,必将呈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

有报国之志的驱动,有使命任务的催征,有向上向好改革前景的感召,有士官制度日益完善的吸引——身处改革浪潮中的部队,如何破解矛盾问题、回应官兵期待,在优化调整部队兵员结构与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日前,解放军报多路记者深入基层部队,走进营连班排,直击士官选取现场,采写推出“‘脖子以下’改革一线见闻·士官选取新气象”系列策划,生动呈现广大基层官兵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崭新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景象。敬请关注!

(本期策划 张磊峰) 

指标公开透明、考核全程阳光,第82集团军某旅力求士官选取指标与连队需求精准对接——

此次选取没有“机动指标”

■解放军报记者 武元晋 通讯员 何孝林 马 珺

“领导您好,我是今年满服役期的战士,想咨询士官选取有什么新动向……”8月底,记者在第82集团军某旅采访时,听工兵连的战士说起,桥车驾驶员、上等兵马建勋这几天总是神神秘秘的,有事没事往机关跑,休息时就拿起电话和家人说个不停。

战友们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分析,估摸着他是奔着“机动指标”在忙活,看看能不能打探点消息,托家里找找“路子”。

记者心下疑惑,这“机动指标”到底是什么“香饽饽”?当了14年兵的四级军士长刘树林清楚其中的“门道”:过去旅里士官选取,相关业务科室在下发指标的同时总会预留几个名额,本意是为一些留队意愿摇摆不定,但能力特别突出的战士留机会,同时对少数选取士官后专业与岗位不相匹配的人员进行调整。然而,由于“机动指标”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指标数量、专业方向既不公开也不透明,一度在官兵心中留下了“灰色印象”。

刘树林还举了一个例子:以前,兄弟单位有一名即将离队的战士,行李已经打包寄走,车票都买好了,但偏偏在最后时刻“机动指标”落到了他头上,这下可好了,不仅不用走了,还简化了很多流程。

说起马建勋,战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此前他是一名普通车辆的驾驶员,表现中规中矩。后来连队配发了新式车,把他调整到了操作技术要求高的桥车驾驶员岗位。没想到这个岗位却激发起马建勋挑战自我的斗志。半年下来,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桥车驾驶和维修技术,还出色完成了多次演训任务。

既然表现不错,为什么不走正常程序,偏要挤“机动指标”这个“后门”?训练间隙,沉默良久的马建勋向记者吐露了心声。原来,他把想转士官的想法告诉几个战友和老班长后,原本信心满满的他却忐忑不安了。“每次选取都是人多名额少,今年面临改革调整肯定更难了,而你又不是特别拔尖。”“别傻乎乎地训练了,照我看,你赶紧想想办法,弄个‘机动指标’。”甚至还有人提醒他,万一桥车驾驶员岗位没有选取指标,考得再好也没用。听了这些“过来人”的建议,他这才火急火燎地到处打听消息。

官兵的这些思想波动,也传到了该旅政委羊海江耳朵里。他直言,虽然编制改了、体制变了,但仍有少部分人“穿新鞋走老路”,头脑里还留着开小灶、走后门的“小九九”。为此,借助这次士官选取,旅队组建了9支宣讲队伍,分别深入各营连,结合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政策规定,扫除大家的“心理阴霾”。

“这次士官选取,机关没有预留任何‘机动指标’,而是一次性把指标全部下达到营连,目的就是把权力还给基层,让大家更加公平地竞争。”在工兵连宣讲时,人力资源科科长赵玉光给大家吃下“定心丸”。“如果不清楚连队底数,一次性下达不就是盲目摊派吗?”“怎么保证下发的指标就是连队需要的呢?”面对基层官兵的疑问,赵科长解释道,前期机关连续加班20多天,为的就是统计清楚营连的专业岗位超缺编和拟留队人员底数、素质等情况,力求实现下达指标与连队需求精准对接。

指标公开透明,考核也全程阳光。走进该旅士官选取理论考核现场,记者发现纸质版的答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机上作业。这次士官选取,该旅依托“一体化指挥平台”进行考核,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答完试卷后电脑现场出分,而且所有人的分数都会被投在大屏幕上。

士官选取政策一公示,有不少原本摇摆不定的战士又递交了留队申请书,用他们的话说:不好好拼一把都对不起这么好的政策。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