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与北疆卫士共同守望边疆60年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沈利松 万东明 钱晓虎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7-12-10 17:12

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支队伍常年活跃在草原深处,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留下了璀璨的文化印记。他们的舞刚柔并济、热情奔放,他们的歌音色浑厚、声调悠扬,他们便是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草原上地广人稀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由于他们的节目灵活新颖、贴近生活,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广受草原军民喜爱。时至今日,内蒙古各地有75支乌兰牧骑活跃在边疆牧场、边防哨所,为草原军民带去欢声笑语。

今年10月9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家的16名队员联合署名给习主席写信,汇报乌兰牧骑的成长和进步情况。11月21日,习主席给队员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为广大农牧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连日来,习主席的亲切回信在驻守草原边疆的连队哨所产生强烈反响,让正在一线部队慰问演出的乌兰牧骑队员们备受鼓舞。领袖的回信充满了关怀和信任,那份深情温暖了冬日的大草原。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唱亲人边防军,军民鱼水情意深,情义深……”这段优美动听的旋律,数十年来一直被阿尔山市乌兰牧骑队员广为传唱。歌中的人、歌中的景、歌中的事,是边防军民深情厚谊的真实写照,再现了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和一茬茬北疆卫士手牵手、心连心,共同守望边关安宁的感人故事——

乌兰牧骑,长调悠扬60载

乌兰牧骑队员

一封回信温暖大草原——习主席的殷殷嘱托铭记心间

初冬时节,北疆边地的凛冽寒风,抵不过哨所内的浓浓暖意。

“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11月22日,在大家期待的眼神中,驻守三角山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指导员窦虹杉,充满激情地宣读了习主席写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亲切回信。那一刻,前来连队慰问的阿尔山市乌兰牧骑队员与边防战士沉浸在喜悦之中……

官兵们说,习主席在信中说的那句“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真是说到了戍边人的心坎上。

2015年,习主席也曾给该连全体官兵回信,勉励官兵们要着力加强连队全面建设,推动强军目标在连队、在边防落地生根,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再立新功。

“在强军目标引领下,连队官兵铆足干劲,制定和完成一个个‘小目标’,连队建设连年迈上新台阶,喜讯频传。”讨论中,边防官兵与乌兰牧骑队员一起重温习主席的殷殷嘱托,也分享着连队的发展变化、个人的丰厚收获。

“乌兰牧骑队员是与我们共同守望边疆繁荣的亲密战友,也是连队建设的好帮手。”窦虹杉真诚地向队员们表达谢意。由于连队驻地偏远,边防执勤任务繁

重,连队文化骨干少,“文化建设”成为摆在连队面前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边防官兵为祖国站岗巡逻,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歌曲送到边防哨所!”这些年,在服务边疆各族群众的同时,乌兰牧骑加大了“文化进军营、到边防”活动力度,队员们经常利用党团活动日,教官兵学蒙语、唱蒙歌、跳蒙古族舞,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经常回荡在哨所上空。乌兰牧骑的频频光顾,也让连队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乌兰牧骑队员娜仁其木格爱好书画创作和摄影,一次演出中,她发现连队官兵也喜欢书画创作,但由于条件限制,官兵的这一兴趣爱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后来,细心的娜仁其木格每次来连队慰问演出,都会特意多带一些宣纸、画笔和颜料。演出之余,她一有空闲就与官兵切磋书画创作技艺,鼓励战士们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久而久之,连队不仅有了专门收录官兵自创书画作品的《边关风情集》,还与乌兰牧骑队员在哨所护坡上,用花草共同装饰了一幅反映民族大团结的“中国地图”,远远看去分外醒目,俨然成为边防线上的地标“建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