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富创新团队”人才培养的奥秘在哪里?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欧阳浩 吴继宏 王昶责任编辑:张硕
2017-12-15 04:17

“张公富创新团队”人员结构图。 叶罗思东

人才接茬成长的奥秘在哪里

——“张公富创新团队”启示录

■解放军报记者 欧阳浩 特约记者 吴继宏 通讯员 王昶

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这既是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规划,也是对各级组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

基层部队如何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陆军装甲兵学院蚌埠校区原教练团“张公富创新团队”的实践,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人才培养需要超前意识——

收获的同时,要想着为来年播种

“不带出几个扛活的骨干,就别想撂挑子!”今年上半年,已服役26年的该教练团一级军士长胡德鑫提出想从保障岗位挪到教学岗位工作,团领导在谈话时交给他这样一个任务。

“这项任务以往是由张公富班长牵头的。”胡德鑫告诉记者,在他们团,当师傅的要是带不出一批好徒弟,就不算合格,而他就是张公富带出的徒弟之一。

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超前培养人才、超前储备人才,是该团的传统做法。记者了解到,该团每年都从新兵中筛选一批有潜力的苗子进入创新人才库,每次重大演训和教学保障任务都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兵参与。2015年,团里成立“张公富创新团队”时,除了吸纳一批技术过硬、成果丰硕的士官骨干,还特意挑选了一部分有潜力可挖的“新苗子”。

某新型信息化装备列装前大半年,团里就遴选出一批“种子选手”进驻装备生产厂家学习,自制模拟训练器材展开适应性训练。装备一到手,官兵们玩得“溜溜转”,直接投入教学保障一线。

上士王学发几年前还是坦克维修领域的“生瓜蛋子”,但他幸运地被选入团里的创新小组。原因是,经过考核组的多方评估,他在这方面有较大潜力。果不其然,经过几年锤炼,如今王学发已成为团里的维修能手。

“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基层部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要想在前、干在前,否则就会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该团多位带兵人都发出如此感叹。比如,有的单位平时有演训或比武任务都是训练尖子上,尖子越磨越尖,队伍越落越远,结果尖子一退役,部队的训练水平马上出现波动。

“收获的同时,要想着为来年播种。”该团一位领导说,“张公富退休已经半年多了,目前来看,团里技术骨干人才接茬成长顺畅,但3年后、5年后呢?人才建设一定要有长远谋划。”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