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蓝盔部队>>维和之星>>正文

赴苏维和医疗队陈明玉:创新中实现飞跃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张锋2013-09-23 17:01

陈明玉博士是唯一一名军区总医院配属第六批赴苏维和医疗队的医生。当接到维和的命令时,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总医院的医生而提出任何要求,而是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作为医疗队的唯一一名皮肤科的医生,说明自己是让组织信得过的。于是他告别了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到集结地进行了两个月的封闭集训。

来到瓦乌维和任务区后,作为皮肤科医生的陈博士,一心扑在了工作和维和任务区病人特点的研究上。在已过的六个多月的维和生活中,他总结出了一整套治疗维和军人皮肤病的方法。归纳为两种方法,第一是心理治疗,第二是疾病预防。

有许多人非常奇怪,当陈明玉博士看病时,他经常和病进行一些疾病以外的谈话,似乎他面对的不是病人,更像与家人和朋友在聊天,交流感情。他认为给皮肤病病人开药很简单,就是一到两种口服或者外用药,有时甚至连药都不开。但是病人每每都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他主要采用的是“话疗”,也就是所谓心理治疗。有许多皮肤病属于心身性皮肤病,与焦虑等不良心境有关,而当解除了思想上的包袱,有些病自然就好了。今年元旦放假的时候,他接诊了一名巴基斯坦航空队的银屑病病人,虽然病情不是很重,但是银屑病是非常顽固的一种皮肤病,给病人带来了许多烦恼。虽然是放假期间,他并没有因此而匆匆开药敷衍了事,而是耐心的与患者交流,减轻患者思想压力。他与病人聊了许多切合病人工作和家庭的一些问题,如飞行安全、家庭生活、休息与睡眠、各种心理压力对疾病造成的影响,以及调整心境对治愈疾病的影响等问题。最后,陈博士只给病人开了一支几块钱的药膏,当时病人还非常的生气地说:“你们中国医生怎么能这样呢,这么严重的病你们就开这样!”7天后,患者复诊的时候,见到陈博士直竖大拇指,嘴里还不时的说:“太不可思议了!”请求陈博士能够原谅对他的误解。病人撩起衣服对陈博士说,他身上的皮疹已经比以前好多了,他现在再也不去想那些使他心理负担加重的事情了。在陈博士综合治疗下,现在患者的病情已经痊愈了。

俗话说“上医治未病“,陈博士还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他常说一句话:“我希望整个战区的维和队员都没有皮肤病。”虽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他一直在为这个理想奋斗。为了能让同志们了解皮肤病、预防皮肤病,他办了一期皮肤病防治专刊的报纸,而且中英文排版,让每个国家的患者来看病时带回去,进行皮肤病预防的宣传。但限于版面的限制,信息量不太大,不能完全满足疾病预防的宣教。为此,他还写了一部皮肤病预防小手册,让大家对皮肤病的预防有全面的理解,并减少皮肤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维和部队战斗力。通过大量的基层调查与医疗实践,以及结合苏丹等非洲地区的气候特点,他对50多种可能发生的常见皮肤病做了系统的总结。连续利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放弃了中午午休、周末、节假日时间,用最精炼、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成了一部《非洲维和区常见皮肤病防治手册》。为了使所有的出兵国维和队员能更深一步的了解《手册》中的内容,他还为所有的出兵国开设了专题知识讲座,对手册中的疾病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为了让大家都真正理解如何预防皮肤病,减少皮肤病的发生,在给病人看病的同时,他还不断地的对非洲维和区常见皮肤病图谱进行收集和整理,也是为下一批维和队员及其它维和区留下文字、图片资料,积累一些经验,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陈博士还是一名非常勤奋、热爱学习的人。他从一名驾驶装甲车的战士,到成为一名医学博士军医,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深信“勤能补拙”以及雷锋的“钉子”精神,并为此而不断拼搏。自从到达维和区,几乎没见到他休息。在医疗队,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兼职英语翻译工作。虽然已经是博士了,但是他深感英语口语水平的不足,不能很好的满足维和工作需要,为此他每天都利用早晨出操后的半个多小时时间朗读英语。晚饭自由活动时间、睡觉前,他都使用MP5练习英语听力。有人问他,都是博士了,还有必要这样学习吗?他往往报以微笑。其实,他心里明白中国军人在世界舞台上,缺少的不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是军政素质,也不是聪明才智,而限制中国军人的往往是语言,特别是英语。不能很好的交流、表达自己,就不能更好发挥自己的才能。另外,为了紧跟日新月异的医学发展变化,他经常在业余时间利用互联网,去跟踪、学习世界上的有关皮肤病的先进理论、技术,遇到实在弄不懂的问题,他就会打电话到国内,问老师,问同事。他常说,医学知识、医学技术是不断更新发展的,为了实现本专业领域的科学发展,赶超医学领域的先进理论、技术,就必须始终站在最高的医学高峰的顶端。

(责任编辑:赵晓菲)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