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平点亮“西非明珠”

——我第十八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轮换见闻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罗朝文责任编辑:菅琳
2015-10-09 04:00

蒙罗维亚被称为“非洲雨都”,官兵们在暴雨间隙进行装备交接。

“与埃共舞”

乘机返回蒙罗维亚,刚进运输分队营区,军医就迎上前来测体温、喷消毒液。肆虐15个月的埃博拉疫情刚过去不久,那段“与埃共舞”的日子,官兵们记忆犹新。

工兵分队首席联络官朱德宝,至今还记得2014年11月19日抵达蒙罗维亚的那一幕。飞机刚到蒙罗维亚上空,机组人员不约而同戴上口罩,机舱内气氛一下凝重起来。彼时正是利比里亚旱季,也是埃博拉最严重的一段时间,平均气温近40摄氏度,从北京深秋出发的官兵们,大多还穿着秋衣秋裤。

“作为联络官,我必须先下飞机为大家办理入境手续。长衣长裤口罩眼镜,加上两层厚厚的橡胶手套,走在阳光直射的机场跑道上,感觉整个人都在慢慢融化。”身体接触是埃博拉主要传染途径之一,朱德宝说,橡胶手套里,汗水一股一股地流出,办手续的一个多小时里,汗水硬生生湿透迷彩服,灌进厚重的作战靴。

车辆行驶在蒙罗维亚街头,不时能看到口鼻流血的病人倒在路边,写着“EBOLA IS REAL”(埃博拉是真的),“BELIEVE IT PREVENT IT”(相信真相 防控疫情)字样的宣传牌随处可见。埃博拉病毒凶猛异常,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发病快,致死率在50%以上。

那段时间,有些国家维和部队暂停了轮换,甚至选择撤离,只有中国,不仅为利比里亚捐助大批医疗物资、援建埃博拉诊疗中心,还派出了多批抗埃医疗队,飞赴利比里亚抗击疫情。

“说不怕,那不可能,我们不上,谁上?中国部队停工一天,联利团工作就要瘫痪。”我第十七批赴利维和部队指挥长、运输分队队长贺龙说。

埃博拉对中国维和部队的考验直接而持续——驻首都蒙罗维亚的运输分队是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唯一一支运输保障部队,车辆出动频繁,分队营区与利比里亚最先发现埃博拉患者的农贸集市只有几百米距离,官兵们要天天穿梭在重疫区;绥德鲁的工兵分队要机动至蒙罗维亚修建埃博拉诊疗中心,还担负了绥德鲁地区埃博拉死者埋葬点修建任务,时刻直面遇难者遗体;中国二级医院负责绥德鲁及周边地区千余名各国维和官兵的医疗保障,多次接诊高度疑似埃博拉病患。

从2014年11月抵达利比里亚,到2015年5月世卫组织宣布利比里亚解除疫情,整整半年时间里,第十七批维和部队实现了自身“零感染”的目标,还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完成了联利团赋予的各项任务。

自身任务完成出色,维和官兵也看到了外军行动的优长。2014年底,美国向利比里亚派出3000余名士兵协助抗埃。“美军运输机在蒙罗维亚机场降落后,快速展开野战帐篷,就地部署。”利比里亚公路不发达,主要城市间交通高度依赖空运,美军以机场为依托,派出“鱼鹰”运输机及“黑鹰”“支奴干”等直升机向各地空运抗埃物资,“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埃博拉患者的救治,但美军高效的投送能力以及丰富的部署经验,让人印象深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