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待遇
轮换交接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十几天时间里,从指挥长到驾驶员,从主任医师到修理技师,500多名维和官兵全员轮换,每一个岗位都由新战友接手。确保任务无缝对接,需要两批维和部队通力配合。
“交接任务、交接装备、交接做法、交接经验、交接关系。”从绥德鲁返回蒙罗维亚当天的动员会上,轮换指导组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给新战友交好任务,第十七批维和部队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归纳经验、检修装备、登记造册;为了快速进入情况,第十八批的队员们刚刚安顿好,就开始与相应岗位的“前辈”们一对一讨教。
“抵达蒙罗维亚当天,我就成了贺龙指挥长的随身‘保镖’。老贺去哪儿我去哪儿,老贺干嘛我干嘛。”第十八批维和部队指挥长兼运输分队队长王成立高高瘦瘦,说起话来总有一股藏不住的“喜感”。
“真别说,联合国部队的做法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讨论起正事来,王成立又恢复了指挥长的严肃。
利比里亚部署着来自欧、亚、非等十几个国家的维和部队,执行任务所需装备以各国携带为主,但各国部队伙食要靠联利团统一保障。众口难调,要保障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各不同的各国军人,联利团有一套独特的保障机制。
“联利团采取西方国家军队的保障模式,按每人每天消耗的热量来配给饮食。联利团每月下发目录,从牛羊肉到大米白面,从水果到饮料,每种食品的卡路里数不同,维和部队每月在规定的热量单位内订货。上报的统计表中,如果订购食品超过或低于规定,采购计划都通不过。”贺龙介绍说,在联利团目录中订货,既要照顾到中国军人的餐饮习惯,还要考虑热量单位超标或不足,也是个技术活。
交接状态里,驻扎蒙罗维亚的运输分队最为忙碌。作为中国3支维和分队外联的总枢纽,“交接关系”的主要任务在这里。拜会中国驻利大使馆,协调拜访联利团民事、行政、后勤、军事各部门官员,实地走访港口、机场、友军,运输分队副队长李志军负责外事,他这几天的日程表,时间都精确到了分钟。
“中国军人口碑好,联利团会为我们提供最大便利。托运行李,其他国家部队都是联利团宪兵在营区进行违禁品检查后立即转运机场封存,只有中国部队的行李在营区检查后就地封存,等国内飞机到时再人装同步运走。联利团官员说,我们相信中国军人。”李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