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18批,中国赴利维和军人如何炼成“典范”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罗朝文 郭红钵 魏龙责任编辑:菅琳
2016-06-02 02:04

如虹士气谱壮歌

——从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履行使命看战斗精神培育

■本报记者 罗朝文 通讯员 郭红钵 魏龙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组织防卫演练。樊启世

维和档案

1989年12月至2003年8月,西非国家利比里亚历经了十多年内战。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中国自2003年12月开始派遣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部署于首都蒙罗维亚及东南部城市绥德鲁,执行运输、工兵、医疗等任务,至今已派出18批。

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濒临大西洋,国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1989年至2003年,战乱持续10余年。

炎热、暴雨、骚乱……在万千困苦、重重险情面前,我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决不低头,敢于拼搏,攻坚克难,完成了联合国赋予的各项任务,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被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称赞为“维和部队的典范”。 

铸剑先铸气,练兵先练胆。我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非洲红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昂扬的战斗精神之歌。

关键任务顶得上,动荡之时靠得住

利比里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被分为旱、雨两季,雨季大雨不停,道路泥泞难行,更不要说内战后散落各地的地雷和哑弹,处处暗藏危险。 

“夫战,勇气也。”战斗力从来都是以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为支撑的。我赴利维和官兵受领任务从不讲条件、从不打折扣。在他们的任务清单里,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没有攻不下的山头。

2015年12月1日,第18批赴利维和部队运输分队接到联利团通知,将一批任务部队急需的物资运往距离蒙罗维亚500多公里的绥德鲁市。 

“雨季刚过,尽管道路状况极差,但我们没有任何犹豫,第一时间做好出动准备。”运输分队政委李峰说。3日凌晨4时,由2台指挥车、1台修理车、22台运输车组成的车队准时出发。 

“这样糟糕的路况,我开车16年从来没遇到过。”一中队班长李志强感慨道。穿梭在近300公里宽的热带雨林中,上坡带坑、下坡带沟,颠簸程度之剧烈可想而知;车队所经之处,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往前看不到头,往后看不到尾。当最后一辆车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5点。

500多公里的路程,车队在崎岖泥泞的道路上连续行驶整整25个小时。“满天尘土遮蔽日,官兵远征绥德鲁;日颠千里卫和平,汗泥成滴亦光荣。”任务完成后,李峰写下了这首豪气十足的诗歌。 

与糟糕的路况相比,当地恶劣的治安状况更让人揪心。 2011年利比里亚大选,蒙罗维亚局势不稳,抗议人群封锁了进出城市的交通要道,有的维和营还传出士兵遭暴徒杀害的消息。作为利比里亚维和部队中唯一一支专业运输力量,大选期间运输分队任务更重。官兵们驾车穿梭在市区,承受着巨大压力。执行任务途中,一些不法之徒不时敲击车门、拍打车厢、投掷石块和木棒,对维和官兵进行挑衅。面对生死考验,中国维和官兵毫不退缩,运输分队坚持每天向10余个方向派车30余台、人员80余名,硬生生啃下了大选期间联利团的运输保障任务。 

“联利团是在中国运输分队的车轮上前进的。”一位联合国官员曾如此评价。13年来,利比里亚局势多次动荡,但无论环境如何险恶,中国运输分队始终是联利团日常运行最可靠的保障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