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伍湖畔,青长山,深绿水,白云间,蓝盔一片;刚果大地,食不饱,穿不暖,居无所,疮痍满目。”这段文字出自新疆军区某工兵团干部李子科之手。
2015年9月21日至2016年9月29日,李子科同志随中国第19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在非洲大地执行首批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期间他坚持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编订成一本近20万字,400余幅图片的书籍,取名《维和刚果(金)》,包括和平足迹、印象非洲、蓝盔心语3部分60篇文稿,是一本图文并茂、集新闻性和故事性于一体的佳作。
喜庆新春闻鸡起舞,欢歌改革跃马扬鞭。在农历鸡年新春之际,乘改革强军的时代春风,中国军网蓝盔频道将连载刊发这本《维和刚果(金)》,一是诚邀广大网友和作者一起重温峥嵘岁月,更是为了广泛传播正能量,为世界和平祈福聚力。
本期我们推出第一篇《当那一天真的来临》,后期将连续刊发,敬请关注。
——编者
“我们是光荣的维和战士,面对国旗,我们庄严宣誓……”
将士们的铮铮誓言在机场上空久久回荡。
出征,多么神圣的时刻!
兴奋与忐忑,向往与惶恐,两种不同的感受真实地存在于同一个我的身上。
再见,多么庄严的约定!
我的祖国,我的亲人,奔赴维和战场之际,我再次想起父亲教导我的3句话。

出征合影。
常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上学的时候是读万卷书,工作以后就是行万里路。”
“要如饥似渴地读万卷书,要时不我待地行万里路。”
“读书与行路的关系本质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没有岁月的积淀,何来人生的感悟。一直很佩服父亲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尤其是他对这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解读。
时间拉回到2009年7月11日,那是我收到国防科大录取通知书的日子,父亲当时比谁都兴奋,破例要和我喝两盅,并把这句话送给了我。转眼6年多过去了,我对这8个字的理解也越来越深。
军校四年,寒暑假时间都很短,纵然我归心似箭,父亲还是鼓励我先去外边转转再回家。这期间,我先后到过广西桂林、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每次都能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有着不一样的收获。
工作以来,在基层当过排长,也有幸到军区学习,足迹到过新疆的大部分地州,吃过吐鲁番的葡萄,尝过哈密的瓜,走过独库公路,到过赛里木湖,览过乌鲁木齐的红山,游过克拉玛依的油城,登过克州的“西陲第一哨”,进过塔城的“小白杨哨所”。
前段时间出差,在兰州,感受了雄浑的黄河之水;在天津,体验了便捷的京津城际;在北京,游览了久违的名胜古迹……父亲津津有味地听着我的讲述,就像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行路”一样,无论走多远,无论去多久,哪怕是这次出国维和。
我清楚地记得,当我把要维和的消息告诉家人时,父亲的表情是惊讶的,是担心的,甚至是不支持的,但仅仅过了十几秒,他便恢复了往日的镇定:“去吧,家里有我,一切放心。”说完,又转过头去安慰正在抹眼泪的母亲:“自古军令如山,做父母的应当无条件支持儿子的选择,再说中国距离非洲有万里之遥,这不正是‘行万里路’嘛!”
父亲的一句话逗笑了母亲,也让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是啊,儿行千里,母亲的担忧写在脸上,而父亲却得把担忧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