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松乡民兵连:哪里有困难就坚守在哪里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闫川平 李国章 本报记者 谭 健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6-05-10 03:20

迷彩身影,扮靓多松草原

■闫川平 李国章 本报记者 谭 健


多松乡民兵正在草原巡逻的路上。 张海春摄

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平均海拔3600米的多松草原,活跃着一支有着37年光荣历史的民兵分队——多松乡民兵连。近年来,该连积极参与当地乡村公路建设、牛羊育肥、国家草原四配套工程建设等大项任务,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草原深处的“吉祥鸟”

“两会”召开后,针对牧民居住分散的实际,民兵连40名队员组成8支宣讲小分队,进牧场、钻帐篷、下河滩,围绕群众关心的生活、看病,农牧区土地、草山承包流转等热点问题和法律法规、民族宗教政策等内容进行宣讲。

为了让群众好理解,他们采取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灵活运用对比、算经济账等方式,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好处。近年来,对于发展牧区经济的新政策,民兵连都要率先组织民兵先学一步,带头贯彻新政策,宣传新政策。

针对群众对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的政策不够理解、种草热情不高的实际,他们组织民兵到周边地区学习科技种草和圈养牛羊知识。民兵拉让率先投资建起了牛羊育肥基地,种草30亩,当年收入明显提高。其他牧民群众见状也跟着干了起来。目前,全乡98%的牧民建起了牛羊育肥基地,种草15万余亩。

民兵连还积极响应生态移民政策,把眼光瞄准更广阔的市场。多松村民兵格巴、拉让村民兵托巴、夏日达哇村民兵南木科在县城开起了饭馆、 旅店和商店,每年稳定收入约5万元。在民兵的带领下,目前全乡86家生态移民户顺利搬迁,不但收入增加了,而且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

依托“民兵之家”,民兵连定期举办科技养殖知识讲座、致富课堂、惠农政策解读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每月一课等,为群众传授致富经,传播正能量。

群众眼里的“及时雨”

“心里装着困难群众,时时处处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我们民兵连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记者的提问,民兵排长才让南赛如是说。

老排长、“全国劳动模范”多日杰,18岁就加入民兵连,利用在“民兵之家”学的科技知识,很快走上了小康之路。富裕起来的多日杰,并没有忘记身边的贫困群众。在他的带领下,夏日达哇村修建畜棚34栋,户均种草6亩以上,建起了占地10亩的打贮草站8个,改变了昔日“常年游牧走四方、祖祖辈辈住帐房”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

牧民措周在车祸中落下终身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民兵连号召广大民兵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修建了200多平方米的畜棚,捐款7000多元,捐牲畜18头,还主动轮流承担起照顾措周的生活起居和放牧任务。

“民兵叔叔,是你们帮我圆了大学梦。”19岁的东智考入青海民族大学,可因家境贫穷,捧着盼望已久的录取通知书,哭了整整一夜。得知此情,全连民兵慷慨解囊,6214元助学款在3天内就送到了东智手中。

“有困难就找民兵连,他们就是‘及时雨’。”这成为当地百姓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