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绩单晒出“含金量”——
分数不该成为障目的叶子
4月底,汉中军分区组织指挥能力训练考核,一人武部总评优秀,获得团体第一。可谁料,在接下来的战备拉动演练中,这个人武部开设的指挥所却迟迟联不通。
考核成绩优秀,演练却掉链子。这说明了什么?经过深入调查,症结浮出水面:静态考核多、动态组训少,基本技能练得多、综合作业抓得少,必考内容学得多、复杂情况掌握少,大家觉得学一学、练一练,考个好成绩就完事了。解决“五个不会”问题,不是看写在纸上的成绩单,而是要在实战中打磨锤炼。
该军分区针对梳理出来的指挥素质弱化、敌情研究不细、情况判断不准等问题,及时完善训练考核评价机制,制订严训严考措施,加大实践运用考分比重,立起练兵备战的新标准,让没两把刷子的单位和个人拿不到通行证。
过去,该军分区组织指挥能力训练是先训后考,而现在则是先考后训再考。笔者在集训现场看到,参训人员签到后便组织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列出每个人的短板弱项,然后组织高强度的补差训练,集训结束时再组织一次全面考核,总评成绩不合格人员将重新参训。
除此以外,该军分区还坚持指挥能力训练常态化,每季度组织一次指挥技能集训、每月开办一场指挥谋略知识讲座,每周组织一次小练兵。笔者在训练现场看到,航空判图,不仅要求迅速判读出目标的性质和类型,还要针对每个目标提出精确打击方案;拟制作战文书,模糊的表述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天气预报、道路通行情况的精打细算;射击训练,不仅看成绩合不合格,还要进行精度射击比武竞赛……
战斗力标准真正立起来,应急指挥能力就有了显著提高。该军分区把民兵抗洪抢险分队拉到防汛的重要地段,与驻军单位同场竞技,展开一场实战背景下的抗洪抢险演练,各级指挥员充分发挥自身组织指挥技能和统筹协调能力,娴熟运用指挥信息系统,圆满完成演练任务,一份份优秀的成绩单晒出了实战化训练的“含金量”。
(《中国国防报》2016年06月23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