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民兵训练基地常设备勤力量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刘世海 吴启刚 王传峰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7-09-08 17:50

夯实安边根基,“犁耕荒漠、开拓进取”的气概不能丢

5月的阿勒泰,春寒料峭。天刚蒙蒙亮,兵团第十师186团民兵付永强、刘桂芝夫妇就开始了忙碌:固沙、培土、浇水、施肥,生怕一棵树苗护理不到。夫妻俩是团北沙窝哨所的一对民兵护边员。

“沙漠里种树成活难,每天辛苦劳作,你们受得了吗?”“习惯了,心就静了!”付永强说,7年前,这里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五六级大风天天刮。第一次巡逻,途中突遇大风雪,找不到回去的路,在荒漠中啃馕饼、住沙窝,2天后,幸好遇到牧民相助才脱险。

“军垦前辈用军垦‘第一犁’,在荒漠戈壁建出绿洲,俺们也能让沙漠变家园!”夫妻俩年复一年的坚持,如今,10多公里的巡逻路两旁,一排排树苗正茁壮成长。

托云牧场二连地处帕米尔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全连66户,11户吃国家低保。先前,牧民的生活用水要到1公里外的河坝去挑,由于人畜共饮,不少人得了肝毛虫病。现在,家家通上了自来水,不再为肝毛虫病烦心。

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程,图木舒克市人武部副部长克里木主动申请到托云牧场二连。他与村干部研究论证、化验水质,带领村民打出第一眼井。后来,又采用滴灌、引水等方法,与村民一道栽下沙枣、红柳、梭梭草、胡杨等耐旱植物2万多株,绿化荒山150多亩。如今,他又带领民兵在荒漠戈壁大胆进行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改变靠种植创收模式,开展多元增收,改善职工群众生活,推动放牧巡边和富民强边协调发展。

“一碗泡馕一盘瓜,一身黄土一脸沙,一颗红心一腔血,一片忠诚一天霞。”兵团军事部政委廖正良告诉记者:“一批批兵团军民传承‘犁耕荒漠、开拓进取’的英雄气概,夯实了安边固疆的根基,在大漠拓荒中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

锻造“兵”的能力,“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扛肩头

11月初,塔城地区连降几场大雪,路面积雪1米多厚,牧民住房、牲畜圈舍受到严重威胁。第九师人武部组织正在轮训的备勤民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地救援,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损失。

廖正良介绍说,从“屯垦戍边”到“维稳戍边”,随着使命的拓展,如今分布在天山南北的21个民兵训练基地,常年有一支备勤力量。

兵团民兵亦兵亦民,新时期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能否像军垦前辈那样,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实践中,他们着力用“红色链”焊接“能打仗打胜仗”的“思想链”,以提高“兵”的素质,担当使命、聚力强军。

在第四师民兵训练基地,随着“砰”一声枪响,民兵卢占伟如一支利箭离弦而出,越障碍、攀高墙、涉泥潭……当他以4分7秒的成绩第一个越过终点线时,赛场上的人纷纷竖起大拇指:“兵团民兵了不起!”两年前,卢占伟还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他说,兵团民兵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兴边富民、强军报国,两副重担必须一肩挑。

“红色基因一旦与时代同频共振,定能在强军枝干上绽放新芽。”军事部领导如是说。眼下,军事部着眼“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积极探索城镇化建设武装工作新课题,变依托生产连队编兵向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医疗卫生等行业系统拓展,组织民兵应急分队与驻军部队、公安、武警联训联演,主动参与设点封堵、入户盘查、街道巡逻等社会网格化管控,锤炼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