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名录,民族大义化解党争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公方彬责任编辑:全云
2014-09-03 18:04

9月1日,民政部在第327号公告中公布了第一批300抗日英烈名录。这一举措与全国人大十二次常委会议通过的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与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新支点和成因。

为什么这次公布抗日英烈名录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甚至是海外反响呢?很重要的原因是名录中国民党将士占了1/3,而这其中必然蕴含着价值观和政治观的某种转变。

过去很长时间里,基于政治生态与政治观的原因,我们所说的英烈,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的牺牲者,其评价标准和尺度是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随着世界政治生态变化与台海两岸的良性互动,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我们的价值观和政治观一直处于渐变中,今天可谓实现巨大超越。根本表现是党际政争让位于民族大义。顺理成章,国民党抗战将士纳入大陆官方和民间敬奉范围。

这个变化一直为人们清晰感知。比如,2012年4月5日,南京市在菊花台公园公祭抗战期间被日军杀害的国民党政府外交九烈士。3天后,台儿庄举行台儿庄大捷74周年纪念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为新发现的两名国民党抗战官兵遗骨举行隆重下葬仪式。更大范围内的国家行为,是启动对30万座散葬烈士墓及2000座烈士纪念设施的迁移修缮工作,其中包含赴缅甸中国远征军官兵遗骨的保护。

同时,对于仍活在世上的国民党抗战老兵,更是给予直接关照,包括纳入国家抚恤范围,邀请参加相关纪念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和举措充分说明,不管你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的官兵,也不管你是将军还是士兵,只要是为国家和民族战斗,都会享有应有的尊崇和纪念。

正是有了上述作为,人们已经不再对给予国民党抗战老兵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待遇表示诧异。今天人民群众所持有的价值观可以包容之。尽管这样,由于本次公布名录,有节点意义,更重要的是国家意志中内含着两大意义与价值。

一个是政治观层面的意义和价值。既然名录是一项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政治色彩浓厚的国家行为,必然蕴含着或折射出新政治观的特征和内含。比如,它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在借助一项项具体举措,来表明自己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革命时期的“阶级对抗”和“你死我活”的政治理念和思维,正在为执政条件下的“平衡、妥协、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新理念、新思维所替代。同时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拥有越来越宽广的胸怀和包容度,等等。

另一个是价值观与精神家园建构层面的意义和价值。英烈精神是激发和凝聚民族精神的富矿。过去讲“相逢一笑泯恩仇”,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和两岸良性互动,已经没有多少人再以历史恩怨标定关系。但要将国共两党和两岸人民纳入“共有的精神家园”,保证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获得更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必须找到路径和切入点,以此化解政见之争和价值观差异。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找不出有哪场战争比抗日战争更具精神家园性质,因为抗日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党争,真正实现全民族戮力同心,最大限度展现了民族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布的抗日英烈名录将曾经的对手纳入其中,其价值观意义和精神家园特征必定突出出来。

(作者是国防大学教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