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如何打赢网络“上甘岭战役”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戴旭责任编辑:全云
2015-03-02 15:46

从金属战争“硬碰硬”的外部强攻到非金属战争“软碰软”的内部爆破

“非金属战争”的实质,其实就是孙子兵法中讲的“攻心为上”。在历史上,这种攻心战往往是贯穿于战争的一种瓦解敌人的手段。到了20世纪,这种手段被美国放大为大国决战的主要样式,从而真正实现了不战而胜。苏联解体后,时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飞到莫斯科,骄傲地在红场散步。他记述自己当时的感慨:“我们知道,对苏联,无论我们施加经济压力还是与其开展军备竞赛,甚至动用武力也拿不下来。所以,只能通过‘内部爆炸’来毁灭它。”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贯以强力对撞为特点的西方战争观,从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美国把这种“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的战争定位为战略心理战。

其实,金属战争并不可怕,尤其对中国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所经历过的所有硬碰硬的金属战争,最后都赢了。新中国最根本的力量在于“军民团结如一人”,我们的对手们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破坏我们力量的源泉,妄图从意识形态、历史文化、民族情感、金融经济乃至地理版图等诸多方面,离间中国、搞乱中国、分裂中国。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被网络连成了一个整体。美国利用其网络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绝对优势,把一国对一国,或一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战略心理战,延伸为一国对世界的“信息思想战”。

网络舆论战与信息思想战互为表里。网络舆论斗争的本质就是信息思想战,是大国间争夺人心的生死博弈。这场以网络战为主战形式的“第六次军事革命”,相较之前的所有战争,其根本理念发生了颠覆性革新:以往的战争,其目的在于攻城略地或争夺战略利益,而最新的战争则是攻“心”掠“民”。

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战争产物。“得人心者得天下”的中国古训,反倒成了美国战略家的必遵信条。

网络时代来临前,世界各国被陆地、海洋等物理边界隔离着,军队只需要在国境线附近驻扎,就可以守卫领土,防止外敌入侵。但是,网络时代的来临,真正实现了全球意义上的“天堑变通途”,物理国界在现代国防范畴中已大幅“缩水”。就如同传统战争时代,世界领土可以被西方凭先进枪炮任意霸占一样,网络时代,对象国的民众和人心也可以被掌握先进网络信息技术的西方国家视为“公共产品”而肆意抢夺。只不过,当年西方国家凭借的是暴力手段,今天输送的却是所谓的“普世价值”,他们用宗教和信仰作幌子,诱惑、俘获对象国的人心,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实现本国和本民族利益的目标。相对于物理领域的军事战争,这种心理领域的文化战争,摧毁性更彻底,推进速度也更快。

回望历史,晚清是蒸汽机革命的牺牲品,苏联是电子革命的牺牲品,伊拉克是信息化革命的牺牲品,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乌克兰等国,则是网络技术革命的牺牲品。

时至今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利用这个时代赋予它们的巨大战略优势,全面围攻俄罗斯和中国。俄罗斯由于吸取了苏联的前车之鉴,对“颜色革命”格外警惕,全面清理西方代理人,建立政治上的“青年近卫军”,还在乌克兰危机中使用文化战略与西方国家展开对攻,使西方从内部“爆破”俄罗斯的意图一时无法得逞。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又重拾“经济摧毁”的老套路,以经济帝国主义辅助文化帝国主义,只待时机成熟,他们就将运用军事帝国主义的手段,最终实现其战略目的。

所以,新时代的国防,“心”防是重中之重。我国也应当积极思考如何应对新型网络战争这一战略问题,以服务于即将展开的军事改革。

中国网上国土领域硝烟弥漫、形势严峻

2014年2月28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主持召开第一次会议,提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等一系列重要论断。这代表着,网络安全问题已引起中央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的整体规划加以统筹部署。

回想2013年之前,中国网络舆论场可谓乱象丛生。西方国家利用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开放政策,以投资和开展业务的名义,积极扶植代理人,全面实施以颠覆中国为使命的战略工程,他们采取短期大量注资的手段迅速掌控中国的大型门户网站,把美国“推特”引进中国,变脸为“微博”,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等于给每个人手中发了一把无所顾忌、无法管控的“发令枪”,同时也让中国多年来构筑起来的出版社、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思想文化阵地,一夜之间被边缘化。一时间,中国网络舆论空间“群魔乱舞”“乌云蔽日”,传统舆论阵地大面积失守,党团系统、社科文史研究机构和高校等一些传统意识形态的中枢和前沿机构,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致使我们多年来建立并固守的传统价值观、历史观和世界观被全面围攻,敌对势力趁机兴风作浪,他们利用网络,借助电脑和手机等信息终端,抹黑新中国的开国领袖,诋毁中国的英雄模范和道德偶像,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掀起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其根本目的在于煽动中国版的“颜色革命”,制造内乱,从而迟滞和终结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

然而,自2012年后,中国新一届领导公开宣示中国“既不走保守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让那些试图演变中国的敌对势力非常失望,于是,他们转而策动其潜伏在中国的“第五纵队”,大肆鼓吹西方宪政和“普世价值”,试图“绑架”舆论,从而影响中国的政治走向。同时,他们瞄准那些在舆论界和思想界捍卫党和国家利益的爱国人士,发起网络舆论“围剿”,公开喊出“拱卒”“杀士”“将军”等狂妄口号。

必须认识到,这是一场没有刀光剑影却一样鼓角争鸣的网上国土领域的战争。当年对苏联,西方帝国主义就采取过类似这种控制“心脑”的手段,后来在南联盟,在西亚、北非一些国家,他们都曾故伎重演:利用对象国的网络平台,采用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等手法丑化、围攻目标对象,以借刀杀人的方式,除掉现实世界的战略对手。他们靠雄厚的资本和扶植的代理人控制着对象国的门户网站,故这种手段屡试不爽。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硝烟滚滚、斗争不断。值得肯定的是,中国民间的正义力量仍然非常强大,网络上一些爱国人士还喊出了“保卫网络是捍卫国家利益的上甘岭”的口号,采取各种斗争方式将一大批隐藏在中国的“第五纵队”骨干分子“揪”了出来,还揭露了他们妄图“绑架”网络民意、制造舆论事件的阴谋。

党中央和公检法部门随后也行动起来,重拳出击、招招制敌,抓了一批网络滋事分子,给敌对势力以沉重打击,这些“第五纵队”分子或被擒、或潜逃,网络舆论空气为之一新。这或许是他们第一次遭遇失败,同时也是中国网络舆论战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行动,让更多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性和重要性。

2014年,中国的网络舆论环境可谓“多云转晴”,但距离彻底“晴朗”尚有“时差”。网络上围攻主流舆论的聒噪之音仍时有发生,一些管理部门短时间内仍无法彻底扭转网络舆论管控的被动局面,因此,尽快掌握网络舆论斗争主导权和网络空间主权的问题十分重大而迫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