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互联网+战争”催生第七代战争 美掉入陷阱

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12-04 08:42

“网心战”目标“攻心为上”

如果说第六代战争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的话,第七代战争的基本特征是“网络”化。网络化是信息化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信息则是网络空间的填充物。

物理或地理疆界的消失——网络时代来临前,世界各国被陆地、海洋等地理边界隔离着,军队的任务就是戍边守关。但是,网络实现了全球的“天堑变通途”,地理国界在现代国防范畴中已名存实亡。从蒸汽机开辟海洋,内燃机开辟空天,到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开辟电磁空间和心理空间,人类公共物理空间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空间已事实上紧密结合在一起,世界形成真正的“联合体”。

从冷兵器到电子信息(传感器)化等前六代战争,都可以归入军事帝国主义的时代范畴——因为这些战争的对阵双方主要是军队,并以军事征服为目的。而第七代战争诞生的时代背景,则是以文化帝国主义为主,经济和军事帝国主义为辅。这就意味着,以“网”“心”为关键词的最新一轮的军事革命,从战争理念、战争思维、战争目标以及战争形态等整个战争体系,不仅与机械化时代的战争截然不同,即使与以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为代表、以“电”“信”为关键词的军事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也有内涵和外延的巨大不同。

“网心战”主战样式和战略目标是“攻心为上”——虽然这是春秋战国时代就有的理想战争原则,但直到今天才成为有可靠技术保障的战略目标和战争样式。当今网络时代,信息思想战登堂入室,战略目标是争夺人心。人心是基,国家是楼,基不稳,楼难固;国家如“皮”,军队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得人心者得天下,“网心战”因此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样式。

传统战争和军队,主要是地理攻防;而以“网”“心”为关键词的第七代战争,则是伴随着思想入侵,从边防到心防全空间覆盖。第七代战争的基本套路是外部长期渗透,内部瓦解,里应外合,暗战无声。由于新式“木马军团”作用凸显而传统“铁马军团”战略意义的相对易位,网心战的外观体现为前期的“非金属战争”与后期的“金属战争”并重。

第七代战争战略功能的发挥,概略地可分两个层次:一是“硬控制”。即利用芯片、组件设备,利用网络控制对方的战略设施,搜集对方情报,掌握对方数据(大数据时代);战时则直接攻击对方国家的战略节点,实施网络瘫痪,短时间内摧毁对方抵抗意志;二是“软杀伤”。由网络硬件拓展出政治功能,通过思想攻势,超越军事层面,直接对对方(国家或民族整体、个体)发起意识形态战略战,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平时、战时,一硬一软,前者威慑随时待命,后者攻击不分昼夜。平时与战时界限的消失,是第七代战争最突出的特点。

靠着网络这种新技术形态、新社会形态和新军事形态赋予的新权力——信息霸权,美国事实上已经建立起信息帝国,这种空前巨大的软实力,整合并加固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域里的硬实力。在利用推特等网络社交工具成功操作中东“茉莉花革命”之后,美国已经找到了一种不需要大规模动用传统军事力量,就可以达到战略目的的最好“战争”方法。

在大国对小国的军事战争中,美国一直摧枯拉朽,但在对非国家政治体如“基地”组织、塔利班、“伊斯兰国”,则陷入苦战,常规军事优势难以体现。美国以文化战略对社会主义阵营的颠覆和对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改造总体成功,但也遭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反制。通过网络,“伊斯兰国”全球性招募80余国的激进穆斯林,美国、英国和法国都有大批青年参加,使美国大张旗鼓的反恐战争归于失败,同时还深陷自越战之后最难以自拔的泥潭。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第七代战争的来临:“伊斯兰国”利用网络,不仅对西方展开正面的以价值观对价值观的反击,还通过网络招募兵员、募集资金,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双方纯粹的武力差距。

借助网络平台和路径,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第七代战争实现了军争(军队间的战争)、国争(国家间战争)和心争(族群价值观及意识形态战争),及军事、政治、经济三个层次、三种境界的无缝衔接和自然融合。

(作者: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空军大校 戴旭)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