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于演习”的评估机制
演习是美国陆军开展作战试验与评估的重要手段。演习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作战仿真、检验性演习和对抗演习等。
海湾战争后,经过数月调研评估,美国陆军认为,需要建立一个全新机制试验新的战争特性。在时任陆军参谋长沙利文支持下,美国陆军决定通过举行大规模演习试验变革性技术和作战方式。从1993年始,美国陆军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现代“路易斯安那大演习”,首次实现全仿真演练,在各地创建作战实验室,并把评估工作纳入演习全过程。此轮演习将计算机仿真技术真正带入实用阶段,分析论证了数字化、夜战技术、全资产可视化、通用战场态势图等诸多革命性技术概念,对美国陆军建设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95年至1996年,为了确定21世纪陆军师建设方向,美国陆军对“卓越陆军师”“旅基师”“小基础师”和“模块化师”4种编制方案进行了作战仿真比较,在3种不同的作战场景下进行了模拟作战,实验结果为美国陆军转型为一支基于旅战斗队的军队提供了重要依据。
新世纪以来,演习评估作用进一步凸显。2003年5月,陆军联合战备中心针对新型过渡部队——斯特赖克旅组织了名为“箭头闪电”的检验性对抗演习。演习过程中,联合战备中心从“共享信息质量”“指挥速度”“红蓝双方伤亡对比”等方面对斯特赖克旅和传统轻步兵旅进行了综合比较。演习结果表明,传统城市进攻战斗中,美国陆军要求的兵力对比为6∶1,而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只需要2∶2。评估显示,战备良好的斯特赖克旅可以1∶2的伤亡比率击败假想敌,证明了其实施全频谱行动能力,为美国陆军加速推进斯特赖克旅的作战部署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网络集成评估试验性演习成为美国陆军评估工作的“新宠”。这类演习由陆军副参谋长牵头,每半年举行一次,参与人员来自陆军试验、采办和条令机构,对来源不一、技术成熟度各异的信息系统进行一体化试验,并从体系作战的角度评估不同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网络集成评估演习大幅提升了信息系统和设备的列装速度,大大提高投入产出效费比(回报率达1000%)。